達悟族
族群概述
族群歷史
社會組織
生命禮俗
祭典儀式
物質文化
回上頁

地理位置

達悟族在行政區分上隸屬於台東縣蘭嶼鄉,總人口數約三千多人(原民會,民國98年7月),分佈在紅頭、漁人、椰油、東清、朗島、野銀六村。

圖片版權為「臺灣之美:意念影像圖庫系列」)

台灣東南海外的蘭嶼島,面積四十五平方公里,是一火山島。全島大部份為山地,大半為熱帶雨林覆蓋。達悟族人在山海交接處建立村落,住屋為半穴居。因四周環海,他們以捕魚為生,每年三至六月隨著黑潮迴游到來的飛魚,是族人最重要的漁撈物。也種植並食用薯、芋、栗。因為海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連帶使得魚舟下水禮也成為雅美族年中的重要行事之一。

文化特質

由於地理隔絕,他們是原住民族中較晚接觸漢人的一支。

達悟族居住於台東外海的蘭嶼島上,達悟人自稱「達悟」,是「人」的意思。早期稱之為「雅美」一詞是日本人鳥居龍藏所命名,西元一九九五年,旅台的達悟青年成立「達悟同鄉會」希冀正名「雅美」為「達悟」。

用什麼方式來認識達悟族呢?先告訴大家關於達悟族的「飛魚文化」吧。每年三月,飛魚隨著黑潮迴游到蘭嶼的海域,達悟人舉行召請飛魚前來的招魚祭,祭典之後,達悟人開始捕飛魚,但只限於晚上以火炬照明,以吸引魚群,到了四月,准許白天用小船釣大魚,夜間則休息。五~七月,開放白天捕飛魚,這幾個月也是最繁忙的季節,但除了飛魚以外,其他的漁類不准撈捕。

圖片版權為「臺灣之美:意念影像圖庫系列」)

捕了這麼多飛魚,吃不完的曬乾儲存,過了九月,約中秋節以後,禁止再食用飛魚,所有吃不完的飛魚也要全部丟棄。不同的月份用不同的方式捕不同的魚類不僅調節了海洋魚類的生態,而吃飛魚的季節限制也遏止了濫捕、貪婪的情況發生。

達悟人視飛魚為上蒼賜予的神聖物品,因此要以敬畏戒慎的心情對待。無形中衍生成一種社會規範。以現代的觀點來看,達悟人的飛魚文化更是非常先進的生態理念呢!

另一個非常符合生態保育的觀念是對魚類的分類。基本上,魚可以分為:
老人魚(只有老人可以食用)。

男人魚(味腥、皮如砂紙,女人不能食用)。

女人魚(肉質鮮美,任何人皆可食用)。

因此,一個達悟男子在捕魚時,必須捕撈到不同種的魚,以供應家裡的男女老少享用。間接地抑制了過量捕殺單一魚類的危機,也兼顧了生態保育的平衡。

蘭嶼為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溫度為攝氏26度,除了冬季較寒冷外,大部份為炎熱的天氣,又因位於颱風季節的要衝,島上又無高山屏障(最高峰僅548公尺),因此聰明的達悟祖先發明了穴居地下屋,使颱風季節仍能高枕無憂,又為了適應炎夏的燠熱,欄干式的涼台設計是夏日最好的休憩場所。穴居的地下屋下雨時是否會積水?聰明的達悟人在挖地基時,以卵石鋪陳,讓雨水滲透進地下,連接天然的水道送至海裡。

 

參考資料:

《蘭嶼音樂夜宴:達悟族的拍手歌會》,鈺秀、郭健平著,臺北市:南天,2007。

《達悟族神話與傳說:紅頭嶼、飛魚祭、芋頭傳說、拼板舟、鐵條與銀盔的口傳故事》,達西烏拉彎‧畢馬著,臺中市:晨星發行;臺北市:知己總經銷,2003。

《達悟族:飛魚之神》,希南‧巴娜妲燕故事採集:席‧傑勒吉藍繪圖;文魯彬(Robin J. Winkler)英譯,臺北市:新自然主義出版;台北縣新店市:農學總經銷,2003。

《原初豐腴的島嶼:達悟民族的海洋知識與文化》,夏曼‧藍波安[撰],2003。

《鏡頭下的達悟族:蘭嶼‧達悟族‧影響特刊》,董森永、李子寧、馬騰嶽計畫主持,臺北市: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2002。

《達悟(Tao)人家屋空間之社會生產》,蔡筱君撰,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說明:本文中所引用之內容使用「達悟」的中文用法。「達悟」與「雅美」都是同樣指稱蘭嶼島上的同一原住民族群,特此加註說明。

 

 
 
地址:106319 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81,511,09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