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搜尋頁
阿美族
泰雅族
排灣族
布農族
卑南族
魯凱族
鄒族
賽夏族
達悟族
邵族
噶瑪蘭族
太魯閣族
撒奇萊雅族
賽德克族
拉阿魯哇族
卡那卡那富族
平埔族群
所在縣市:     基隆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台中市   屏東縣   台東縣   花蓮縣  
返回上頁
部落名稱 宜灣部落【Sa’aniwan】
部落特色 保存了完整豐年祭儀式和歌舞的阿美族部落
所在位置 台東縣成功鎮博愛里
範圍 位於大濱(宜灣)溪出海兩岸,海岸公路旁,在成功北方15公里處,為成功鎮最北端的部落。
地理環境 海岸
交通資訊
電子地圖連結
部落所屬族群 阿美族
使用語言 阿美語 、漢語
宗教信仰 基督教 、天主教 、安息日
部落由來

「宜灣」,阿美族稱此地為Sa'aniwan,漢譯「沙汝灣」,光復後,因其海灣美景,更名為「宜灣」。傳說,光緒16年左右,原居於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附近的阿美族,與清兵作戰敗北而南下遷此。初到此地時,周圍山林有無數貓頭鷹棲息,傍晚時分,亦能聽到貓頭鷹'angiw'angiw的叫聲。於是族人擬其叫聲稱呼此地為Sa'angiwan,後來轉Sa'aniwan作為部落名。清廷譯其音寫成「沙汝」,又因地形彎曲,而叫「沙汝灣」。另外,由於流經部落的沙汝灣溪上游溪谷很深,涉溪到對岸的話,視線會被遮住而看不見海洋,取日語遮住"mianiwan"的音譯,Sa'aniwan之名稱由此而起。

◎宜灣村落大事記
‧1840左右:Kaliting Payo發現此地後陸續有阿美族移住。
‧1845左右:約三、四戶平埔族家庭前來鄰近地區開闢水田。
‧1853左右:約七、八戶平埔族家庭在鄰近的Tikriw成立村落。
‧1854左右:阿美族正式設立宜灣部落於Safaedan。
‧1900:日本政府設派出所於成廣澳。
‧1904:日本政府設供學校於成廣澳。
‧1908:在警察勸誘下由山坡上的Safaedan移住平地的海邊。
‧1917:日本政府設沙汝灣番人公學校於宜灣。
‧1923:日本政府鼓勵下成立青年會,並以Lofong為會長。
‧1924:廢除沙汝灣番人公學校,另設寧埔公學校。
‧1926:村內第一家漢人雜貨店開業。
‧1927:日本政府主導下修築大濱一號水圳。村內設立日本神社。
‧1930左右:全面水田化,水稻成為最重要的農作物。
‧1933:Lofong被罷免,Cupay接任青年會長。
‧1935:在傳統會所旁另外設立日式集會所。
‧1936:首度有村民以日本姓名做戶籍登記。
‧1941:首度有村民舉行日式婚禮並在神社前攝影紀念。
‧1950:長老會傳入村中,男子年齡組織與豐年祭受到影響。
‧1952:天主教傳入村中。
‧1953:安息日會傳入村中,但無成效。
‧1957:天主教成為多數人宗教,重整男子年齡組織與豐年祭。
‧1965:安息日會在度傳入村中,並吸引一些村民加入。村中開始供電。
‧1976:青年人口開始大量外流謀生。
‧1986:村中開始家家裝設電話。
‧2002:第一任天主教本堂神父(瑞士籍)去世,葬在村中。綜合活動廣場落成。
(《國家、村落領袖與社會文化變遷─日治時期宜灣阿美族的例子》2005,黃宣衛著)

旅遊觀光資訊
參考資料
《臺東縣史》 [第4册],阿美族篇
《豐年祭之旅》 1998,交通部觀光局出版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388,47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