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4.06.30
原客通婚與族群認同─以復興鄉前山為例
族群: 泰雅族 、平埔族群  
主題: 社會關懷、身心發展  
作者 黃清蓉
學校系所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地點 桃園市 復興區    
研究內容

論文摘要
本論文嘗試探討桃園縣復興鄉地區客家人與居住在當地其他族群之生活情形。以及通婚對於族群認同之影響。復興鄉是桃園縣唯一的山地鄉,早期為泰雅族人的居地,漢人的墾拓帶給復興鄉的改變,也改變了泰雅族人生活習慣和信仰,現今復興鄉已然是個多族群混居的多元而複雜化的社會。

復興鄉的地理與歷史與桃園縣其他鄉鎮有著極大的差異,地形多高山台地及河階地形。大漢溪橫越整個鄉,另有石門水庫攔阻其間,居民的生活和交通受到極大的影響,使復興鄉長久以來無法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漢人的墾拓帶給復興鄉的改變,究竟是繁華還是夢魘。

石門水庫的興建不但對復興鄉泰雅族原住民以及漢人居住地選擇有所影響,對於生活和宗教信仰的影響更大,甚至也因此改變了祭祀圈和信仰圈的範圍,使得原先屬於較大村庄的「庄廟」,變成較小的角頭廟。

復興鄉的泰雅族原住民多半信奉基督宗教,而漢人則奉祀儒、釋、道三教。復興鄉前山有三座大廟,全部都奉祀開漳聖王。客家人較常供奉的三官大帝和神農大帝都只是配祀的地位。復興鄉原屬於大溪鎮的一部分,其墾拓和大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論及復興鄉的墾拓勢必先由大溪鎮談起,而大溪鎮之墾拓最重要的地區為河西的埔頂,埔頂的仁和宮又是當地人信仰中心,而且該廟對復興鄉漢人的宗教信仰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另外阿姆坪的復興宮則是復興鄉所有廟宇所由分香的原始廟宇。原住民信仰則由於基督宗教的單一神祇比較接近其傳統信仰而較獲原住民接受。

復興鄉不論任何族群在生活上其實與平地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客家人從清朝時期就已到達復興鄉的合脗坪,從最初擔任「隘勇」,到後來採伐樟樹、製作樟腦,日本人為了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山區居民種茶,成立「三井合名公司」,收購農民所種植的茶葉,做成紅茶外銷之情況,及日本人離開後國民政府接手經營,最後轉為民營,這中間雖然幾經易主,但是耕作的人都還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客家人從一百多年前就在復興鄉這塊土地上耕作,從來就沒有缺席過。而其生活模式不但受到原住民的影響,也影響了原住民。現今的復興鄉「前山」已然是一個多族群混居,且與平地非常相似的「都市」了。


關鍵字:客家人、原住民、泰雅族、復興鄉、前山、通婚、認同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345230995976887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