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4.06.30
從屈從到協商——台灣當代女性小說中的暴力敘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文學  
作者 沈沛緗
學校系所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縱觀台灣當代小說的研究主題,在歷史、國族、家族、原住民、性別、同志等文學題材中,「暴力」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詞彙與問題,以台灣當代的女性小說作為切入點,以「暴力」作為閱讀視角看女性小說文本敘事如何再現並建構暴力,以及暴力敘事建構什麼樣的性別—權力結構,可以發現一種或多種不公平、不正義的權力關係,而當讀者閱讀暴力敘事時,小說往往透過再現暴力的過程去引導、建構或隱喻一個更為良善的正義觀點,解讀「暴力」也是一種解讀社會正義的方式,「暴力」因而至關重要,它是小說的潛文本(subtext),也是詩學正義(poetic justice)生發的起點。

在這本論文中,我想說明的是台灣當代女性小說中的「暴力」敘事如何回應、再現文本之外的不公平與不正義,並提供關於哪些性別正義、階級正義、歷史與政治正義的辯證與思考。第一章爬梳當代文化中「暴力」的相關定義以及華文文學中的暴力敘事論述,建立文本內部與外部社會文化的聯結,幫助我們理解台灣當代女性小說書寫暴力的基調。第二章以李昂的小說作品〈殺夫〉、《北港香爐人人插》、《自傳の小說》為分析對象,說明女性主體在父權暴力與政治暴力下的屈從與反抗。第三章以成英姝的《公主徹夜未眠》、《私人放映室》以及袁瓊瓊的《恐怖時代》為例,從不同的美學脈絡去挖掘暴力敘事的多樣性,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性別正義觀點,說明後現代小說的女性主體自父權結構逃逸的企圖。第四章討論胡淑雯的《哀豔是童年》、《太陽的血是黑的》,主要以「性」為論述核心,探討女性主體面對父權、社會、道德規範的抵抗與協商,以及如何在協商過程中修正、調整女性主體與父權結構間的關係。第五章統合各章論述,主張暴力敘事作為一種詩學正義的再現,它是特定時空下的社會產物,也因此有著特殊性與局限性,從「暴力」的觀點分析女性小說中的暴力敘事時,可以發現女性主體由屈從到協商的歷程,我將女性與父權「協商」的過程視為新的選擇、新的可能,同時也是更趨向良善與正義的可能。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099960870065144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