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4.06.30
原住民小學一年級學生對數學影片基模與構圖基模理解能力之研究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一般教育  
作者 李俐怡
學校系所 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地點 南投縣 全部    
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以影片基模與構圖基模呈現生活情境,協助原住民小學一年級學生對數學應用題的理解,奠基日後數學文字題的解題策略。原住民學生普遍視數學為最感到困難的學科之一,如何協助學生不懼怕數學,一年級的基礎學習更顯重要。皮亞傑(Piaget)提出基模理論及認知發展四階段,小學一年級學生處於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period stage)轉換至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的重要關鍵階段。本研究對象為南投縣一所偏鄉原住民小學十位一年級學生,其中一人領有中度身心障礙證明,一人疑似學習障礙。研究的設計以單一受試研究法(single subject research design)配合電腦輔助教學,進行數學影片基模及構圖基模理解能力之教學課程,並且透過視覺分析法分析受試者在理解題意歷程中的表現及結果。教學過程分為基線期、介入期、維持期及類化期等四個階段。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設計之基模化影片及構圖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題意,達到瞭解如何解數學應用題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綜述如下:
一、 八名原住民一年級學生在影片基模與構圖基模的協助下,確實能順利理解組合類、改變類和比較類三類加減法算術應用題構圖基模之意義。至於兩位學習及智能障礙學生,教師則另須準備簡單教具,模擬真實購物情境。
二、解題基模一經建立之後,維持期和類化期皆能有穩固的表現。這表示學生若能掌握解題基模,了解問題結構,基模即能進入長期記憶,可以解類似之新題目,並具維持效果。
三、本研究之影片基模以真實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圖基模強調對算術應用題結構的理解,有助於教師協助學生掌握解題架構,學習把看似不同的題目歸納於五種解題架構之內,於不同情境中找到共同點,有助於原住民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及理解數學應用題。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8415842147404649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