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8.06.30
南排灣檳榔文化意涵之研究
族群: 排灣族   
主題: 文化慣習  
作者 郭惠敏
學校系所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地點 屏東縣 牡丹鄉    
研究內容

本研究採部落觀點來探討傳統中南排灣檳榔文化意涵,藉由史前遺址可知台灣檳榔的嚼食歷史,年代久遠達上千年之久;而十三行遺址的發現,更將台灣檳榔的範圍從東部南部延伸至北部。翻閱漢民族歷史文獻,便可見「檳榔」入詩入文的現象。然而對於台灣原住民來說,由於部落社會和傳統習俗之故,與檳榔的接觸更加頻繁緊密,在許多文化活動、檳榔形影不離充分運用,除了作為平日的嗜嚼品,祭典儀式上更是不可或缺的必備物。人我之間遞顆檳榔表問候之意、寒喧之始,人神之域擺上檳榔又轉化為開門之鑰、跨越之橋,足見「檳榔」的表徵意在言外不容小覷,它是確立關係、縮短距離、傳達友好訊息的重要媒介。如此簡單的小物質貫穿在整個排灣族人生命史當中,其作為排灣文化符碼之獨特性是本研究起筆為文的興趣所在。
爲尋求檳榔作為文化標記的意涵,發掘其蘊含的內在價值。本研究共分為五章來探討:以南排灣為廓、以牡丹鄉為面、以檳榔為點,試圖搭起檳榔文化網之架構。第一章緒論,說明本研究之動機目的與方法。第二章呈現不同時期文獻與理論基點。第三章以田野調查方式廣蒐資料,輔以文化人類學理論加以詮釋。第四章從檳榔著手、文化著眼,從部落角度出發,旨在探討「檳榔」在南排灣文化脈絡與的社會特色,詮釋南排灣「檳榔」的文化意涵。第五章結論與建議,希望以在地人(Local people)角度了解部落觀點,期望本研究文本提供未來有興趣之士作為認識南排灣文化的視窗。

handle.ncl.edu.tw/11296/ndltd/0267225766980125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