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3.06.30
留‧離Cilo''ohay:一個沒有土地的部落如何延續Pangcah阿美族的文化
族群: 阿美族   
主題: 歷史  
作者 連晨軿
學校系所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
地點 花蓮縣 鳳林鎮    
研究內容

Cilo’ohay部落是一個新興的Pangcah阿美族部落,位於台灣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萬里溪下游處,早先是屬於Truku太魯閣族的居住地及獵場。日治時期,日本人因應市場的需求,在1939年於此地成立「林田山砍伐事業所」,並將原先居住在林區的太魯閣族人遷出至萬里溪下游處。許多人們從台灣各處來到「林田山砍伐事業所」工作,因為事業所的工作穩定且提供土地建築房舍,移居此地的人數逐年增加,而聚集於此的Pangcah阿美族則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部落-Cilo’ohay。

1972年林田山林場的森林大火,資源耗竭,1980年政府開始實施「台灣森林經營改革方案」,減少森林砍伐,提倡森林資源保育,因此林田山林場的林業經濟逐年衰減。最後林場因工業時代轉變,1988年時停止伐木,人口快速遷移,外求工作機會,居民人數驟降。2001年康樂新村大火,燒毀林區內最大群的日式房舍,也燒毀林田山的記憶。Cilo’ohay部落隨著林場的變遷,從新生到壯大,再到沒落,目前大約只剩約二十人居住在林田山宿舍裡。

研究者從自身經歷出發,透過影片拍攝紀錄自己的部落。本研究所探究的重點:一個因經濟形成的Pangcah阿美族部落,在短短的七十年間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精神與文化,當經濟因素已然不存在時,部落居民如何維繫他們的情感,怎麼面對傳承文化所遭遇的困難,沒有家又沒有土地時,Cilo’ohay部落又該如何延續文化。

透過梳理過去的歷史因素,觀察近年Ilisin祭典的變化,林務局政策與規劃的影響,以及族人的看法,試著將Cilo’ohay 部落描繪出來,並思考土地是否為一個部落延續下去的重要因素,亦或是具有對部落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才是延續部落生命的因素。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4472519727307227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