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3.06.30
台灣原住民鄒族tapangu 聚落發展及社會文化變遷之研究
族群: 鄒族   
主題: 法律政治、部落發展  
作者 莊新生
學校系所 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地點 嘉義縣 阿里山鄉    
研究內容

Tapangu 聚落為鄒族達邦部落最古老的聚落,傳說是noacaciana氏族自Iskiana部落遷移分出建立的聚落,Iskiana舊部落廢掉之後,鄒族達邦社各氏族在Uyongana這塊台地上建立kuba(男子集會所),並且將Iskiana舊部落原有鄒型的社會組織及神聖儀式帶進新的部落。於是乎,鄒族達邦社慢慢的發展成為鄒族達邦社的政治、文化及教育中心,發展至日據時期,由於社會發展進步及地理條件良好,被日本當局選定為治理鄒族各部落的行政中心,番童教育所及各種行政機關也在達邦部落興建。1946年吳鳳鄉公所成立,將特富野部落及達邦部落合併為達邦村,沿用迄今,本部落主要人口以鄒族為主。

本研究以達邦聚落為標的,主要的目的是探討部落的形成及變化,從部落自主時期,與外族初接時期到被殖民時期以及現今的文化重建時期,在不同的政權統治下產生社會變遷及文化變遷的原因及結果。並釐清氏族遷移的原因及路線,作為達邦部落氏族尋根的依據。

鄒族達邦部落的社會組織是以氏族為單位,氏族以血緣為基礎建構出三級制的氏族組織,不同的氏族又建構出達邦的部落組織,而氏族之間的相互之間的關係是藉部落的「神聖儀式」中的「peisia」(禁忌)來規範。但是鄒族達邦部落自十六世紀開始與不同的政權與文化接觸,部落的社會結構也慢慢的改變,連帶傳統文化的模式也瓦解,傳統的「神聖儀式」也因為社會變遷的牽動之下,逐漸的變為「世俗化」,由於變遷的因素,現行儀式內涵及儀程與傳統的「神聖儀式」大為相異。但是環視目前達邦部落的兩大祭典(戰祭及粟祭)切年年擴大辦理,其原因在?而受過基督教洗禮的祭典主祭者,在主導祭典的時候其心態又如何?為求探究其因,筆者藉此介入「傳統祭儀」及「鄒族達邦社的生命禮俗」來分析達邦部落目前「神聖儀式」及社會文化變遷的現象。

本論文以鄒族Tapangu聚落為主題,詳細分析、紀錄社會變遷的過程,同時引申出「文化變遷」,並以現況實例來詮釋,希望以Tapangu聚落研究的結果做為未來研究達邦部落的基礎。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471781518897631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