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4.06.24
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永續經營─論苗栗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辦學策略
族群: 泰雅族 、賽夏族   
主題: 綜合行政、部落發展、族群教育  
作者 許春龍
學校系所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
地點 苗栗縣 全部    
研究內容

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自民國91年開辦迄今,從原本7個縣市經營,目前已有15個縣市經營。部落大學的成立,代表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教育體制開端,對於在正規教育體制下,無法滿足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及其基本生活需求之原住民,或許是一個可以期待的機會。
苗栗縣為最早開辦之部落大學之一,期間經過停辦、辦理單位更迭,經營時間仍能超過十年,確實是一件不易的事。目前苗栗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在縣政府由教育處負責,以行政委辦分式委由二所小學分南、北二區辦理,在辦理過程中,發現仍存在一些問題,對於一個追求永續經營的機構,勢必要克服。
本研究從苗栗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經營策略角度,利用文獻分析、蒐集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經營之困境與可行策略,並透過深度訪談部落大學成員,蒐集渠等對目前經營與策略之看法,同時嘗試解釋下列問題:一、講師申請模式是開課的保證?免費才有學員?二、行政委託國民小學辦理是最適合的營運模式?三、原民文創產業是部落經濟發展主軸?
研究發現,講師申請模式提供穩定的開課數量,但課程依講師、學員需求而提出,無法反應部落共同的學習需求,部落大學也失去對課程的主導性,且為達成目標開班數,進而形成資源壟斷現象;免費讓族人都有機會參加部落大學的學習,也造成學員出席率低、人頭學員等等問題。
部落大學是一個專案型計畫,需每年提出計畫申請相關經費補助。苗栗縣由教育處為主辦單位,豐富的辦學經驗及過去社區大學的成功案例,為最大的優勢;但對於原住民族文化不瞭解,與部落少有連結,為其弱勢。為解決其辦理上的問題,以行政委託國民小學來辦理,雖然更貼近部落,也有新的問題產生,尤其是計畫擬定單位與執行單位不同,進而造成執行上的落差。小學人力的不足,無法全面性的與部落連結,也讓部落大學的發展遭遇瓶頸。
在現有的經濟體制下,原住民處於弱勢一方,土地使用上的限制、交通的不便、農業技術水準不足、銷售通路不順暢等等因素,局限著原住民經濟的發展。原住民獨有的文化,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發展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是原住民經濟發展的一個契機,也讓部落大學有個可以著力的地方。
發展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作為苗栗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的辦學主軸之一,也開設多門文化創意產業相關課程,學員雖然可以透過部落大學的課程,學到相關技術,但並未能結合在地的文化,發展屬於自己的文化創意產品,使課程無法轉換成產業的發展,也無法實質改善到部落的經濟環境。
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對原住民是一個珍貴的資源,本研究最後,研究者從其營運的問題上,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與建議,期望能有效的運用此一資源,透過更多的族人參與,建構一個屬於在地部落的學習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