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7.06.01 ~ 2008.06.01
原鄉社區痛風患者衛教模式建立與成效評估 Development a model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gouty patients is aboriginal’s community and evaluation of clinical efficiency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學術研究、醫療保健  
作者 邱玉玲
學校系所 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 摘要 ]

痛風(gout)是一種尿酸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導致尿酸鹽沉積所引起的疾病,好發於40-60歲的男性,女性在停經後才較易發生,且男生高於女生。在西方國家痛風佔全人口之發生率(incidence)約為0.62‰至1.4‰,而40歲以上盛行率約為1﹪,而與台灣原住民同屬南島民族的毛利人其15歲以上痛風盛行率更高達6.4﹪。在台灣各地區40歲以上痛風盛行率在新竹縣竹東、台北新店及古亭區分別為0.16%、0.67%、0.67%,在台灣原住民地區之痛風盛行率約為9%至44%。痛風不僅是一常見的疾病,更經常伴隨有短期性的失能、職業工作的限制,因而使著生產力有著明顯的降低,以致造成經濟及管理照護上的負荷。

本研究目的在於:一、發展符合當地文化特質之痛風患者痛風衛教模式。二、驗證符合當地文化特質之痛風衛教模式對復興鄉痛風患者痛風飲食行為、疾病認知、自我效能、生活品質及臨床效益之效果。本研究採真實驗研究設計(true experimental design),隨機分配96位痛風個案為研究對象,對照組接受目前衛生所提供的國語團體衛教模式及配合使用自擬式痛風衛生教育手冊。實驗組一接受以國語、泰雅語團體衛生教育講述痛風衛教內容及輔以多媒體輔助光碟及自擬式痛風衛生教育手冊。實驗組二接受以國語、泰雅語個別衛生教育講述痛風衛教內容,輔以多媒體輔助光碟及自擬式痛風衛生教育手冊。追蹤時間為衛教介入後一個月及三個月。本研究所使用工具為(一)結構式問卷,包含基本屬性量表、飲食行為量表、疾病認知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生活品質量表;(二)臨床結果:血液檢查尿酸、三酸甘油脂、膽固醇、空腹血糖。本研究所得資料使用SPSS /PC for Windows 10版套裝軟體以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發現:三組痛風病患在接受不同模式痛風衛教介入後三個月結果發現:一、臨床效益成效方面:(一)體重:實驗組一在體重減輕成效上優於對照組(F=3.45,p=.04)。(二)身體質量指數:三個月皆未達統計顯著差異(F=2.15,p=.12)。(三)血壓:三組間收縮壓(F=.63, p=.54),舒張壓(F=1.80,p=.17),皆未達統計顯著差異(四)尿酸生化值:實驗組一尿酸減少成效上優於對照組(F=3.16,p=.047)。(五)空腹血糖生化值:實驗組一血糖減少成效上較實驗組二、對照組佳(F=6.81,p=.002)。(六)痛風發作頻率:實驗組一、實驗組二優於對照組(F=7.60,p=.001)。二、飲食行為方面:衛教介入後一個月實驗組一飲食行為成效上優於實驗組二(F=4.77,p=.01)。衛教介入後三個月,未達統計顯著差異,(F=2.22,p=.11)。三、痛風疾病認知:實驗組一、實驗組二痛風疾病認知成效上優於對照組(F=17.79,p<.000)。四、自我效能:三組在自我效能成效上,未達統計顯著差異(F=.08,p=.92)。五、生活品質:三組生活品質成效上,未達統計顯著差異(F=.38,p=.69)。

本研究結果呈現:接受國語及泰雅語團體衛教講述痛風衛教內容,並輔以自擬式痛風衛生教育手冊及多媒體輔助光碟衛教介入模式(實驗組一),可促進研究個案在痛風飲食行為、疾病認知提升,以及臨床效益方面(體重、尿酸生化值、空腹血糖生化值、痛風發作頻率)有顯著改善。此研究結果將可提供臨床醫護人員,在提升痛風病患人照護品質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