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7.06.01 ~ 2008.06.01
921災後重建區環境變遷之研究:以谷關溫泉區為例 The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the Post-921 Disaster Re-Building Zones: a Case Study of Guguan Hot Spring Area
主題: 部落建設、災害防救、學術研究  
作者 劉秀穗
學校系所 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
地點 台中市 和平區    
研究內容

[ 摘要 ]

臺灣位於板塊運動頻繁的太平洋島弧區,加上人為過度開發等因素,本來就是容易發生災害的地區,因此居住在臺灣的人們對災害的發生並不陌生,卻容易健忘災害所帶來的潛在威脅,及當時所付出的社會成本,仍繼續人為過度的開發,以致隨時誘發災害發生,週而復始的重複著生態悲歌。在此前提下,本研究藉由921災後谷關溫泉區環境變遷的探討過程,透過觀察、記錄、分析推論成本研究的論述內容,以供後續相關研究參考。



本論文試圖探討谷關溫泉區,在921震災後環境的變遷,如何反過來影響人為環境,亦即分析谷關溫泉區災後實質環境與社會機制的交互作用。本研究以收集調查資料、深入訪談、現場評估勘查等研究方法來獲得研究基礎資料,先從地理生態環境與歷史人文脈絡來瞭解谷關溫泉區所處的時空背景,再深入分析谷關溫泉區的基本結構。接著由谷關地區重大災害的成因和類型,來探討災後環境變遷的作用,及其所引發在生態、經濟、社會等層面的改變,最後就是重新思索如何達成「生態、生活、生產」兼顧並進,環境與發展雙贏的境界,以建構永續發展利用的谷關溫泉區。



透過本研究得知,長期被國家政策宰制及財團經濟操弄下的谷關溫泉區,財團與在地居民已發展成一種利益共構模式,財團任意的攫取在地廉價勞工,加速為其累積經濟資本,而在地居民或原住民也過份依賴財團利益的提供,而逐漸喪失在地的認同感和原本的謀生技能,而沈浸在假象(不平等)的經濟互動模式中。及至921災後環境變遷作用下,牽連著谷關溫泉區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過去所有經濟繁榮的假象旦夕幻滅,而財團若在評估無利可圖的情況下,將可能轉移投資重心甚至產業出走,這對長期依賴財團維生的在地居民(原住民)而言,又將如何賴以維生?所以最後唯有凝聚在地意識,分配重組地方共有資源,藉此形成良性互動的循環模式,以持續守護重建區重建後的價值體系和建構可以永續發展利用的谷關溫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