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1.06.01 ~ 2002.06.01
新化: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歷史
族群: 排灣族   
主題: 地方誌  
作者 張金生
學校系所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地點 台東縣 達仁鄉    
研究內容

[ 摘要 ]

國立東華大學族

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

學系別: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名稱:新化: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歷史

指導教授:喬 健 研究生:張金生

論文內容:共一冊,文約三十九萬多字,分五章十七節,並以一千二百二十八字說明內容。

摘 要

探討新化村史的心情猶如身陷不知祖先何人?子孫何在的境界,在毫無關係的場域中要如何把一個村史的全貌呈現,讓讀者從內容中很快的進入狀況而加以瞭解,這是研究者首先耽心考量的問題。原想把所研究的主題目範圍界定在新化村建立開始到現在,但心裡一直感覺到好像缺少甚麼一樣?以為如此的撰述方式,似乎有些無法完全表達新化村的內涵與精神。因此,把研究範圍擴展溯源到傳統的傳承與演變發展的脈落以及國家體制的力量開始介入原住民社會時,對本村各地產生之影響。發現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衝突與適應的方式,從原住民的角度來觀看這個歷史的經緯,從此可以發現值得省思的問題來帶到現實分析理解,由此有利於揭開原住民社會發展隱藏的危機,來拯救濱臨走向廢墟的新化村命運。

台灣原住民的歷史文獻,不是日本學者留下來的紀錄,就是非原住民學者專家所研究的成果,幾乎不見原住民自己來寫自己的歷史,這是令人遺憾的事。然今,本文研究者正是排灣族人,所研究的場域正好是排灣族的村落,在研究的過程雖有很多方便之處,但設法排除場中人的特殊關係來扮演好研究者的身份,無論是從文獻的探討或田野調查絲毫不敢有一點怠慢鬆懈,在撰稿的過程中,強調民族史觀,期許以達「無我」之目標,去做誠實表達的記錄。

本章分為五章,第一章是前言,敘述動機與研究方法,概略探討之方向與所預測的結果,鑑古知今,新化村之命運,恐怕走向無人居住的廢墟。第二章講的是新化的自然環境,就依本村實地的地理環境、地形、地質、土壤、氣候、河川與動、植物來敘述,其中也注意生活的關係。第三章是探討新化村的現況與歷史部分,在此,除能瞭解新化村的形成外,亦能溯及新化村建立前各地部落之演變與各家族彼此關係對新化村形成之影響,新化村建立之癥結因素,在這理說明的十分詳盡。第四章主要的目的在檢討與反省。新化村的源流與歷史對原住民的發展有何意義,自身在大社會的成長會帶給整體原住民社會或原住民政策決策者甚麼啟示,這種雙向思考的模式,容易發現新化村當今存在問題,運用以往鑑今的推論,至少能讓新化村民驚醒身陷亡族的命運中,藉此呼籲政府重視原住民的地位與權益。第五章結論對原住民社會呈現週期性的轉型,日本政府統治原住民社會50年,原住民就地變成日本人;台灣光復50年,原住民成為無根的浮萍,無法在自己的土地過生活;預測未來的50年,原住民流入都會區謀職定居的可能性增加,到時候家鄉的部落變成沒有人居住的地方。回顧母語消失的情形,也就在20年前的瞬息間,有鑑於往,語言消失了!恐怕部落消失隨後而來,因為在強大的社會壓力,這個現實背景如果不能改善,不會超過50年,就可成就。到時,部落不見了!民族也滅亡了!原住民將變成象徵文化意義的流浪漢。

撰寫本文的組織架構,係以歷史過程為縱經,以時代背景為橫緯為基礎結構,圖示如下:

新 化

一個排灣族的部落史論文結構圖



前 言



地 理 環 境

地理位 地形、地 氣候 河川 動植物 觀光景點

置 質、土壤



歷 歷 史

衍生 形成

史 枝 開 誕 現 鄰

節 基 生 況 近

過 部 部 發 家 部

落 落 現 族 落



發 展

政 宗 土 傳統時代 原

策 教 地 明清時代 住

與 與 與 日治時代 民

社 教 經 民國時代 史

會 育 濟 前瞻未來 觀





結 論





時 代 背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