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1.06.01 ~ 2002.06.01
高雄市都市原住民社區參與和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部落發展、學術研究  
作者 趙素貞
學校系所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地點 高雄市 全部    
研究內容

[ 摘要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都市原住民的社區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生活適應的關係。首先根據文獻探討社區參與動機、參與程度及生活適應的基本概念、理論與相關研究,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和編製研究工具的依據。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收集資料,以設籍並居住在高雄市一年以上之原住民成人為對象。總計發出663份問卷,回收545份,其中有效問卷498份。所得資料採 t考驗、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以驗證研究假設。

根據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歸納結論如下:

一、原住民參與社區的動機普遍很高,其中以「人際關係」動機最強,而影響社區參與動機最大的因素是家庭經濟狀況。

二、原住民社區參與的程度屬於「出席」類型,而影響參與程度最大的因素是年齡和學歷。

三、整體而言原住民的都市生活適應大致良好,其中以家庭生活與個人生活適應較佳,社會生活適應較差;而個人的教育程度及年齡的因素,影響其都市生活適應最大。

四、原住民的都市生活適應與其社區參與動機有密切的關係,其中以社區認同動機的影響最大,且可有效預測原住民的都市生活適應情形。

五、原住民的社區參與的程度愈高者其都市生活適應較佳。對於社區活動滿意度高者,其生活適應亦較好。

六、原住民參與社區活動的期望以贏得社區友誼為主,顯示其希求移居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七、都市原住民老人的社區參與動機、社區參與程度和都市生活適應,與年輕人有很大的不同,顯示原住民有世代差異。

八、參加族裔社團之都市原住民,其社區認同度較低,且在社區活動參與的需求符合度與滿意度較低。

九、都市原住民的社區參與傾向族群性質的活動。

十、生涯發展動機對都市原住民的家庭生活適應有負面的影響,但有助其社會生活適應。

基於以上研究結論及文獻探討,本研究建議如下:

一、對都市原住民政策的建議:

(一)提高都市原住民的生活適應能力。

(二)提供誘因激發都市原住民社區參與的動機。

(三)規劃適當的社區活動,提升都市原住民社區參與的程度。

(四)社區活動規劃以社區自主為取向,以原住民「賦權」為目標。

(五)成立原住民社區大學。

(六)針對原住民老人社區參與的特性,提供其傳承文化的機會。

(七)提供都市原住民職業訓練及就業機會,改善其家庭經濟狀況。

二、對都市原住民的建議:

(一)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改善社會生活適應。

(二)掌握學習機會,增進都市生活適應能力。

(三)化解認同的衝突,突破社區參與的障礙。

三、對社區一般居民的建議:

(一)減少歧視與偏見,改善族群關係。

(二)開放社區資源,接納原住民的參與。

四、對原住民教育的建議 

(一)加強原住民家長的親職教育,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二)配合新課程推動多元文化教育。

(三)加強教師多元文化素養。

(四)積極輔導原住民學生適應學校生活。

(五)成立原住民教育促進委員會。

五、對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方法上:增加質的研究,深入訪談,實地了解,使研究結果更完善。

(二)未來研究方向:擴大研究對象範圍,加入多元文化觀點,以較寬廣的角度解釋都市原住民生活適應的內涵。

關鍵詞:都市原住民、社區、社區參與、社區參與動機、社區參與程度、生活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