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7.06.01 ~ 2008.06.01
高雄縣原住民國中生的文字符號概念與代數文字題的解題分析之個案研究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一般教育、學術研究  
作者 姚谷樺
學校系所 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
地點 高雄市 全部    
研究內容

[ 摘要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個案學生在遭遇抽象、形式化的代數問題時,其文字符號概念及代數文字題解題能力的發展情形及學習困難。藉以了解個案學生是否能合適地運用相關的數學概念。研究方法為個案研究,研究者事先根據研究目的設計測驗卷考驗個案學生,待測驗卷完成之後,視學生的解題表現做為訪談的基本材料。本研究之兩名個案均為高雄縣某縣立國中之國三布農族學生,一男一女(小逸和小文)。
本研究蒐集資料的工具包括文字符號概念測驗與代數文字題測驗,此兩種測驗皆由研究者參考文獻與相關資料,自行編製而成。最後,再藉由面談方式以徹底了解學生解題的錯誤原因及困難。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如下:
(一)文字符號概念部份
1. 小逸和小文在代數語意的部分,並無對文字符號表徵上的意義存在著學習的障礙,對次方亦有正確概念。
2. 小逸和小文皆能正確地處理包含兩個未知數的問題,且觀察到可將兩個未知數相加視為一個數字,直接作答。
3. 小逸和小文已有〝用不同的文字符號來表示同一個未知數〞的概念,並且建構出文字符號運算規則的概念,對代數式表徵意義亦有正確認知,但兩人在處理文字符號的運算化簡時,皆有時會出現看錯、粗心大意或計算錯誤的情形。
4. 小逸和小文對文字符號的解讀,並無困難,既使文字符號種類變多,也能了解不同文字符號之間的關係,並能正確地處理文字符號的運算問題。
5. 小逸和小文對於需要藉由討論的方式找答案的題型,皆感到困擾,而且在界定文字符號的範圍時,產生困難。
6. 在「文字符號可當作物體」這一部份,小文已懂得去觀察已知與未知之間的關聯性,再去進行求解的動作。但小逸看到有文字符號與等號時,便以為是要解方程式,就想辦法去解方程式,而不是先觀察題目結構,跳脫解方程式之方法去求解。
(二)代數文字題部分
1. 小逸在代數文字題中,答題情況良好,六題皆全部答對;但在傳統式代數文字題之計算過程中,時常出現瑕疵,例如看錯或筆誤等情形;而在引導式代數文字題中,則沒有出現這種情況,顯示此種題型似乎較能引導學生思考,幫助解題。
2. 小逸在傳統式代數文字題中,對文字表達方面較不擅長,可能與該地區學生平時的讀書習慣及國小的教學方式或文化、語言的差異有關。
3. 小文在代數文字題的解題過程中,有時只是模仿以往的學習經驗,憑著印象及習慣去解題,而並未真正理解題目。
4. 在某些題目中,引導式代數文字題能幫助小文更加了解題意,順利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