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3.06.01 ~ 2005.06.01
都市原住民臨時聚落構成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太平市自強新村為例(The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s among temporary shelters of urban aboriginals - On the case of Zichean Village, Taiping City, Taichung County)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其他  
作者 范揚明(Yang-Ming Fan )
學校系所 逢甲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 摘要 ]

聚落形成,常因其區域性、地域性關係而影嚮其建構方式與活動生產範圍,主要組成居民以血緣與地緣關係居多,經年累月自然有了各地的文化和社會機制等特質。本研究以台中縣太平市自強新村之原住民為對象,臨時聚落構成內容做主軸分析,以人際交往組構化為論述基礎,進行各項因子比較分析,探究都市原住民聚落之內聚力,及其共同生活聚落存在之意義;冀能提供政府決策者及關切都市原住民居住生活福祉者,在未來處理安置或營造原住民社區空間時之參考。

研究方法係經親身參與該社區原住民生活觀察及透過問卷訪談調查歸納分析後發現:

一、該聚落以親緣關係聚集而成,住宅家屋發展構成以出入道路為軸向後延伸。主動成立社區管理委員會,以凝聚社區情感及推動事務、爭取福祉。

二、依該聚落所有住戶交流網狀關係圖觀之,交流網絡並無特別類型呈現,但交流點以巷道內U字型相對住戶之吸引社區交流較為熱絡。重要活動大型交流均在廣場舉行,是該聚落鄰里關係交流最重要場所。聚落住戶間聯繫來往主要以持家務之女主人最多,亦以其為訊息傳遞。

三、經分析,受全區住戶歡迎及受其他區住戶各別相對應歡迎者,以入居時領頭進住人緣及最末入居者冀求聚落住戶認同心態所影響;聚落頭目或社區管理委員會幹部身份及宗教信仰,與受歡迎程度則未顯示關聯。鄰里關係交流者中教育程度相當、家庭收入較高者,及其他交流相關因素如與故鄉地之情感(同故鄉)及個人可提供公共使用設備(門前桌椅、車輛)者,均易受特定群組住戶之歡迎,其參與聚落事務互動熱誠隨之也高。

據此,顯見聚落形成之內聚依存關係有一定功能,聚落住戶對社區參與、社區照顧、自然形成社區意識與社區組織,若能協助加強其社區資源及社區能力培養,其社區發展應可塑造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