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8.06.01 ~ 2018.06.30
國民中學數學領域「科學記號」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一般教育、學術研究  
作者 巴吳泰融
學校系所 國立臺東大學 進修部教育行政碩士班(夜間)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本研究在探討七年級的學習低成就學生在科學記號這個單元中,在經過補救教學後,學習的成效。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的方式,透過直接教學模式,以及精熟教學模式,描述學習低成就的學生在進行補救教學時的教學歷程,並且以學習單、隨堂評量與學生階段評量的學習表現等不同面向,進行分析。
研究對象是從研究者所任教學校之任課班級中,挑選六位在科學記號單元屬於學習低成就的學生,利用每週一次的補救教學時間,進行為期11週,共11次的補救教學。
根據收集到的資料,來分析學生在學習科學記號的的錯誤類型,然後針對錯誤題型,設計補救教學的活動,以每次的學習單、隨堂評量、階段評量,作為學生在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習的態度上,是否有所轉變與提升的依據。最後,進行討論、省思與建議,希望透過研究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學學習的興趣,也能夠對教學進行省思,讓研究者在下次進行科學記號的教學時,能夠在正常課堂上,就能讓學生能夠學習好科學記號。
  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在兩種不同教學模式的補救教學之後,在科學記號的每個次主題部分的學習都有提升,從原本不了解科學記號到可以正確地寫出科學記號表示法,本來的正負數加減影響了他們的學習,也在補救教學的過程中,把正負數加減的部分補強了,也開始有了信心,願意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算法與想法,眼神是發光,是充滿希望的。
  兩種教學模式,互有長短,教師可以利用每種教學模式的長處,搭配不同單元的特性,將之切分成小塊,並且增加補救的次數,如果能夠再將學生能力分組,讓他們適才適所,讓親師生一起動起來,相信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效會更加提升。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f27f2j/alma9910386242882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