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8.06.15
生物法減少藻華之效率研究-以台大醉月湖中湖為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環境生態保育、學術研究  
作者 蔡世麒
學校系所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本研究乃以2016 年7 月有效改善國立台灣大學校內醉月湖中湖之藻華現象實例,作為探討。該案例地點經緯度為25°1''''12""N 121°32''''15""E,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安區,利用生物法,投放適量浮游動物圓蚤,2 天後順利去除綠蟲藻(藻名),水體透明度得到改善,直至2018 年6 月為止,綠蟲藻未再發生,顯示除藻方法成功。

上述案例中,利用浮游動物去除浮游植物(藻類)為生物法管理水質方式,然而,以浮游動物去除浮游植物的效率需要經過實驗驗證,且需觀察實行生物法後水質的變化。本研究乃以圓蚤與小球藻為實驗對象,建立兩種物種間增減速率的數據。實驗環境分為水溫25°C 及30°C,圓蚤濃度分為高濃度與低濃度,實驗時間24 小時,每3 小時取樣一次,計測以圓蚤去除小球藻效率與水質變化。實驗資料可作為小型人工景觀池以浮游動物管理水質之操作基礎。
結果得知,水溫25°C 時,每增加1mg 的圓蚤可以使小球藻減少0.79~1.32mg;水溫30°C時,每增加1mg 的圓蚤可以使小球藻減少0.99~1.46mg。綜合水質指標分析,得知透明度下降1cm,小球藻濃度上升0.018(g/L),水溫25°C 時,需要圓蚤濃度0.014~0.023(g/L)去除;水溫30°C 時,需要圓蚤濃度0.013~0.019(g/L)去除。相同水溫,水體中投放較多圓蚤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去除小球藻;不同水溫,相同圓蚤投放量,較高的水溫能在短時間內去除小球藻。
本研究明確的建立浮游動物之計量方法與計測消耗浮游植物效率之實驗方法,期望能對利用生物法進行小型人工景觀池之水質管理提供實質助益。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f27f2j/alma9910384612381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