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8.06.26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部落椴木香菇生產調查與產業發展探討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產業經濟、農耕漁獵、學術研究  
作者 張美惠
學校系所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高士部落自開始生產椴木香菇至今,仍依循著過去傳承的方式,全由個人執行椴木香菇的生產、加工、販售等所有工序,需要顧慮的層面廣泛。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出現許多不利椴木香菇生產與銷售的情形,比如同業競爭劇烈、氣候變遷、法規限制等。而族人並沒有詳細紀錄的習慣,當椴木香菇產量下降或者收益不如預期時,無法透過記錄檢視了解問題及其成因,做進一步的改善。即使近期有意成立香菇產銷機制來改善香菇產業發展困境,但傳統菇農思維仍需要一些作為來改變,以讓香菇產業在高士部落永續經營。本研究藉由深度訪談法、參與式觀察法進行田野調查,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調查為期6個月,訪談目前仍從事椴木香菇生產的菇農共10戶,參與觀察5次,詳細紀錄族人從事椴木香菇生產時相關的習俗,並透過文字、影像將生產作業完善的紀錄。再以SWOT分析釐清高士部落椴木香菇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並對於椴木來源的合法性、人力缺乏、加工作業的合法性等既有難題,提出解決辦法。高士部落椴木香菇生產如同原住民部落產業一般,有資金缺乏、設備不足、技術落後及人力老化等劣勢,加上產業規模小、經濟性低,且同業間競爭激烈,往往都是削價等惡劣競爭。調查發現,族人自產的乾香菇具備品質優良,色澤漂亮、香味濃,栽培過程不使用農藥,加工作業無添加物等銷售優勢。若能降低作業造成的損失及生產開銷,希望能夠幫助部落椴木香菇產業的發展,進而達到生產、生活及生態均衡發展,並帶動社區產業六級化,以提升產業的競爭力。此外,賦予產品文化價值與在地性,藉由五官的感受、思想的傳遞,使遊客對產品產生認同感,或建立從產地到餐桌的產業模式,將有增加族人產品在市場上的識別性。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f27f2j/alma9910386241877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