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7.07.10
原住民族保留地使用權力變遷之研究 — 以屏東縣春日鄉為例 整合運動感測器及雷射測距儀之滾球軌跡追蹤控制系統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法律政治、部落發展、部落建設、學術研究  
作者 葛梅香
學校系所 國立屏東大學 不動產經營學系碩士班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全世界許多原住民族都曾受到現代國家強大武力、優勢經濟的殖民殘害,導致傳統文化瀕臨滅絕及嚴重的土地地權流失,在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的宣布後,讓許多國家開始重視原住民族的權利。基此,我國政府也試圖跟隨國際人權的步調一同彌補曾在台灣歷史受到傷害的台灣原住民族。其中關鍵因素在原住民保留地的制度處理。

  土地對原住民族來說具有特定價值,此與非原住民地盡其利之價值觀念不同,使用土地是依據自然生態而順暢輪迴,土地是進行耕墾、漁獵、採集、祭典的綜合生活空間,並非可支配的資本。近年來發生的杉原海岸美麗灣開發案、水庫興建問題、馬告國家公園設立爭議、山坡地超限利用造成的土石流及滑波及國有地占用問題,大多與原住民族土地有關。
  為明瞭原住民保留地地權流失原因,究竟是源於武力侵奪或係由上而下的強制性制度變遷抑或是自然的經濟變遷使然,本文將從各階段政權對台灣土地的管領能力看原住民保留地地權變遷過程中分析造成地權流失的各個面向,以及流失土地地權將對原住民族生存產生何種影響,又對非原住民使用保留地造成原漢衝突之嚴重性。
  本研究擬以文獻回顧蒐集相關資料,分析原住民保留地形成之歷史,探討在保留地形成之過程中,非原住民如何進入使用,並造成了那些問題。並透過問卷調查、統計分析,釐清目前原住民保留地相關問題,並試圖找出原住民族土地使用的較佳方式。
  在104年底原住民族委員會統計資料中,非原住民合法承租的原住民保留地占全國原住民保留地總面積的3.35%,不含違法轉讓、轉租無法登記土地。另外經過問卷調查實證分析後,以屏東縣春日鄉為例,我們發現目前屏東縣春日鄉原住民擁有保留地的約占76.8%,其中約有1.2成的原住民雖擁有保留地所有權但已經轉讓非原住民使用,原住民在使用保留地的方式以配合政府造林為最普遍佔59.1%。當非原住民使用保留地產生爭議時有51.4%的非原住民傾向以請民意代表出面協商者較多,另有48.6%的非原住民則會循訴訟方式處理。研究結果希望提供做現行原住民保留地政策及政府在原住民族土地立法制訂時參考依據。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14poklj/alma9910386242799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