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8.05.02
布農板曆物質文化與視覺符號之研究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文化創意、當代藝術、學術研究  
作者 賴建宇
學校系所 國立東華大學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台灣原住民經歷多次殖民的過程,尤其在資本主義經濟引導之下改變布農族社會文化特性,板曆出現年代約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後人子孫擔心忘記如何執行祭儀而刻意去製作,透過土地利用及農業模式,表徵和群體之間的互動。

藉由祭司的教導,聯繫族人社會的功能和規範,應用板曆的媒介由小米的儀式延伸到家與部落社會文化之間的互惠與服從,黃應貴指出:「物之主體性是由物與人之持續中互動建立,而與時間有著密切關係,在社會中與時間的連結有著更具支配性的定位」。
筆者本身是布農族,為了想探討我們布農族的文化意涵,在臺灣原住民文化當中,尤其我們布農族有特殊的物件,就是布農畫曆(板曆),對我們身分的認同及記憶的召喚有一種表徵。
雷蒙‧弗斯(Raymond Firth)寫道:「原始藝術是高度社會化的。」板曆的視覺符號,可以說是布農族人最重要的文化及族群特徵之一,日治時期三塊出土板曆,記錄農事符碼儀式的過程。召喚我們共同的記憶,藉由板曆記憶傳播族人強而力量的文化復振及認同歸屬感。
從板曆物質文化的延伸討論出小米作物、儀式活動及視覺符號,如何具體與土地、社會、祭儀及人觀的關聯性。然而,現今社會以板曆成為一個視覺藝術象徵的載體,持續教育傳承並更深化文化認同,建構出我們布農族的文化詮釋。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45vqnn/alma9910386241793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