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9.07.12
偏鄉公務人員與社區治理之研究:以屏東縣牡丹鄉為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綜合行政、學術研究  
作者 陳蘭政
學校系所 國立屏東大學 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在新自由主義浪潮下,公共行政體系下的公務人員角色如何轉換,以及對於台灣社區發展的影響,逐漸被認為是影響政策執行效率的要角。具有卓越與熱忱的公務員,其主要區別不再專業技術的能力,而是在於對自我及所處的環境系絡,所作的意義詮釋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對全球經濟資本化影響,國家、地方、社區及個人,都面臨生活不易及文化的流失。因此學者Ali Farazmand(1999)說明全球化後由於推動民營化等概念,容易使公共場域與公民參與的空間壓縮,故公務體系應該省思並減緩勢力的侵蝕,進而努力維持民眾的公共利益的平衡,以利資本累積與制度正當性。最後,由於在新自由主義下,容易造成私人營利更集中於私人,威脅社群與公共精神,剝奪社區居民的控制權,或增加可貪腐的機會,因此如何避免將此種自利的個人主義思維加注在公共利益上,更是這時期公務人員需要的能力與責任。

再者就台灣社區發展來說,從1994年社區總體營造以來,國家逐漸授權地方社區,讓社區自行提出計畫,以符合在地特色等訴求,但是缺少自我儲能轉變成能力的過程以及基層機關的陪伴,以至於抽離資源後,少有可永續經營的案例。
本研究選擇屏東縣牡丹鄉的理由是,係因牡丹鄉轄內除了一般性的預算之外,尚存有其他機關的回饋金,多年以後造成社區居民習慣牡丹鄉公所的行政工作,並符合社區對於社會福利或基礎建設的要求;而這也反應在公務員對於行政工作的認知,僅是要求執行一般性業務,以及再達成回饋金的執行率就好,因為執行率是攸關補助機關審核次年回饋金的標準,然這樣的運作模式,卻在牡丹鄉公所爭取【Mudan 心旅行】競爭型計畫後,打破了遊戲規則與認知。
故本研究目的即是希望從實務經驗與視角,配合理論分析來檢視近年基層公務人員,在面臨官僚體制改變以及民間社會,尤其是公共領域(civil society)的興起下,如何既可以達成上級交辦事項,另一方面又可以迅速回應人民需求,進而透過社會資本的網絡操作來政府與社區間彼此雙贏(win-win)的可能。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f27f2j/alma9910387067827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