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20.06.08
實踐Sakalatamdaw教育之路:阿美族語言沉浸式學校的未來圖像
族群: 阿美族   
主題: 族群語言、族群教育、學術研究  
作者 谷穆德阿督普
學校系所 國立東華大學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本文旨在探討目前仍在積極籌設的阿美族語言沉浸式學校的教育理念,並描述其觸及課程、教師、家長、學生、部落等面向所呈現的學校樣貌。另外,也作為未來原住民族學校的發展參考與建議。

第一部分(第一、二、三章)本文首先點出,自2014年底「實驗教育三法」通過立法並施行之後,至2020年已多達22所涵括不同原住民族群的原住民族實驗小學,在以「文化回應式教學如何可能」的命題上,所努力的「學習激發」、「文化傳承」等課程目標之外,原住民族教育主體開展的內涵,更應該回到「如何成為人」的教育核心命題。之後,本文除了藉由相關原住民族教育文獻一一爬梳臺灣原住民族教育的發展脈絡,指出其為原住民族文化、語言等知識範疇從被殖民剝奪到當代主體再現,與課程模式、課程架構、課程教學內容等的變遷歷程外,也以語言學者的論述為基礎,提出將族語作為學校教學語言的語言復振策略。另外,本文更提出超越課程教學的範疇,從文化的角度切入並以人類學者Benedict《文化模式》中指出,族群不同層面的文化發展都深受其選擇的價值理念與動機目標所影響此一論點,與阿美族文化制度及耆老口述傳統所展現的價值觀念,以及國外紐西蘭毛利族教育和國內華德福學校、道禾實驗學校等另類教育的經驗,來做為探討阿美族語言沉浸式學校圖像的基礎,同時,藉由針對研究參與對象的參與觀察、口訪等調查所獲得的資料,最終在後續兩個部分得出研究成果與參考建議。
第二部分(第四、五章)從主體生成的自主教育來談,本文提出阿美族語言沉浸式學校的教育理念,包含了在當代存續與再現傳統的文化知識及價值;語言保存與活化的進程;族群文化知識為本的學習經驗拓展等內涵。而這些內涵更立基於阿美族文化所選擇的核心價值:七力素養,也是阿美族人之所以為阿美族人的條件與方式,因此直接回應了「如何成為人」的命題:Sakalatamdaw(成為人的方式)。另外,本文也從上述的基礎中,藉由研究參與對象在課程試行營隊中實踐阿美族教育與課程發展工作過程裡,逐步探討並分析出阿美族語言沉浸式學校的圖像,它們分別從課程、教師、家長、學生、部落等五個面向呈現的圖像內涵是,傳統與當代經驗知識的再銜接,及語言文化沉浸的學習歷程;認同並對族群文化保有高度意識的實踐者與學習者,也是銜接轉化傳統與當代經驗知識的跨文化能力者;認同族群本位理念的教育模式,同時也擁有傳統知識,有意識地行使教育選擇權,並願意和孩子共學一起參與成為阿美族人的歷程;小學階段在七力素養促發與群體、與人、與自己的關係發展,因而形塑阿美族理想型群體性格的基礎,及具備延伸學習觸角的基本能力和經驗;在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互動中促發多向關係的聯繫並與部落合為一體等。
第三部分(第六章)本文在前一部分研究結果的基礎上,更具體的指出阿美族語言沉浸式學校即為以族群本位意識出發的自主教育行動,建構文化及語言沉浸的部落型學習環境,並在兼採混齡、分齡教學與參採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及社區本位模式的課程設計,以培養具跨文化知識能力的當代阿美族人為目標。另外,本文亦提出現階段研究參與對象可與全族語幼兒園、阿美族語言推動組織及固定部落積極合作,以利加速阿美族語言沉浸式學校的成立,並逐年建構包含學齡前與六、三、三小學至高中連貫的學習軌制,以及從文化制度精神延伸的雙導師制、學校硬體設計、住宿型學校規劃等建議。同時,本文也提出未來原住民族學校教師培育制度,需要符合族群本位的教育內涵來重新設計規畫,才能讓原住民族的文化價值理念與主體性真正實踐在教育現場中。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f27f2j/alma9910389356770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