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20.06.22
原住民族狩獵文化資訊應用初探-以卑南族南王部落捕獵Kulabaw為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傳統技藝/工藝、傳統生態智慧、學術研究  
作者 張詩怡
學校系所 醒吾科技大學 資訊科技應用系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狩獵採集是人類原初社會發展主要生活模式,狩獵方式的演進改變了人類和其他物種間的動態平衡關係,從狩獵文化的證據顯示人類藉由極少的物質需求,就能達成滿足而優渥的生活。台灣獨特的地理環境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狩獵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生活當中重要的一環,形成原住民族各族獨特的文化習俗、祭典與信仰制度,傳統文化及社會組織發展的基石。根據調查研究資料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均與「狩獵文化」有者密不可分的關係,因而原住民各族的「狩獵文化」值得深入研究。原住民族迄今仍然保存狩獵祭的習俗,了解狩獵內涵是研析原住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工作。

鑒於一般學術文獻關於「狩獵文化」內涵的研究論述並不多見,因此本研究嘗試針對原住民族狩獵文化的意涵與變遷影響進行研究,並深入分析卑南族南王部落捕獵kulabaw的案例來闡述「狩獵文化」意涵與影響。研究方法主要採用質性分析的觀察法與焦點訪談法,期能藉由此主題分析模式呈現原住民族獨特的狩獵文化意涵與變遷影響,創造原住民族「狩獵文化」的正面意義,並從研究中確立祖先的傳統智慧,係為物種生態與自然環境是建立在共有共享基礎上,也就是狩獵文化與原住民族生活和生態保育是可以並存的。
早期卑南族曾經有獵捕大型動物,因為在日治時期獵槍被沒收,國民政府來台以後陸續立法保育野生動物和自然生態,又管制獵槍,迫使族人只能捕獵kulabaw田鼠作為祭儀中獵物的象徵。研究發現卑南族的狩獵文化與土地、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有密切不可分的關係,狩獵的許多禁忌和規範,是保育野生動物永續發展的良好準則,因此,卑南族出獵前行獵後都要行祭,顯現對山神、獸神與祖靈的敬畏,避免觸犯神靈的懲罰。然而現在懂得狩獵文化、唸祭文、吟唱傳統詩歌者漸少,因此,結合應用已建置之個人Facebook作為與他人分享狩獵文化之討論平台,並與部落的網路團體「普悠瑪青壯年聯盟」、「普悠瑪青年會」連接成互聯的網絡進行狩獵文化保存,並進一步發展卑南族部落狩獵文化分享與習俗傳承的成果,未來將可積極地創新整合應用各類資訊科技完整保存狩獵文化的內涵。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f27f2j/alma9910389356801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