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9.07.11
以多元文化教育與跨文化教學法應用排灣族文化設計之華語文課程
族群: 排灣族   
主題: 族群教育、學術研究  
作者 陳慕婕
學校系所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因應二十一世紀以來,由於中國經濟快速崛起而發展的全球華語學習浪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引領全臺,發展華語教學研究,其他高等學府如國立的臺灣大學、臺北教育大學、政治大學,私立的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文藻外語大學等,前後設立相關碩士學位學程,致力於國內針對非華語母語族群的華語文教學,以及國外的華語與文化推廣。以師大國語教學中心的語言文化研習班為例,除了以程度分為初、中、高共三級的一般語言課程之外,該中心亦提供課外的「文化才藝」課,內容包括:扯鈴、圍棋、國畫、京劇、空手道、書法、古箏、太極拳、剪紙等,其中亦囊括「台語」和「台灣原住民文化」兩項具臺灣特色的文化課。誠如彭妮絲(2013a ; 2013b)所言,在華語文教學課程中,語言與文化互為教學主體。另外,以Banks(2008)多元文化教育而論,華語文教學的課程架構與教材設計皆應包含該文化群體中的少數族群,並以其族群觀點呈現之,以避免主流文化觀點下所易產生的問題,如自我中心主義。因此,臺灣身為華語圈成員之一,其所發展的華語正規語言課程,亦應涵蓋臺灣的整體文化,而非將臺灣特色排除在語言課之外,視之為次要或補充性的文化內容。其次,鑑於華語文教學主要目的就在於建立華語學習者的溝通交際能力(李宇明,2009;彭妮絲,2013a;彭妮絲,2013b),而該能力不只涉及單純的語言程度,學習者同時也須具備文化知識及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期達到真正的溝通,否則可能淪為雞同鴨講、形成刻板印象,甚至降低學習者繼續學習的意願。因此,本研究旨在設計以臺灣原住民排灣族之傳說故事為華語文閱讀課程文本,將臺灣文化融入華語課綱,培養學習者跨文化能力並實現多元文化教育理想。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f27f2j/alma9910389356691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