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20.06.18
台灣原住民職訓學習動機與訓練成效之關聯性研究 -以桃園市原住民職訓為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技職培訓、學術研究  
作者 林銀蘭
學校系所 醒吾科技大學 資訊科技應用系
地點 桃園市 全部    
研究內容

 職業訓練主要目的係於短時間內提升受訓者特定之工作技能,以即時因應工作者職場上之需要,鑑於台灣原住民高失業率造成許多社會與家庭問題;辦理失業者職訓計畫, 以提升失業者就業技能與機會已成為各級政府努力改善之重要目標。 然根據調查,針對原住民失業者之職訓與訓練成效分析並不多見。因此本研究嘗試調查原住民失業者之學習動機與現有職訓之關聯性,了解現況並改善訓練課程內涵與績效。期能提昇未來原住民個人專業知識、技能與態度,助其順利就業,並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移轉應用在實際工作上,並進一步提昇職訓部門管理之績效。
研究方法採立意抽樣(purposive sampling)方式進行,依據具原住民身分已參加職業訓練為原則,篩選不同族別之研究對象,期以獲得原住民中參加職業訓練選擇之面向寬廣,課程內容較為值得的資料。因此,本研究結合研究者人脈及社會關係調查,採立意抽樣方式,逐一進行實際訪談意願度分析,最後獲得10位原住民族參訓者首肯,接受本研究進行主題式之深度訪談。
為有效達成研究目的,進行方式則採取「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紀錄表來建構原住民族參加職業訓練之本質內涵,再經由詮釋分析,最後將參與動機與實質訓練績效關聯性意義呈現,冀能進一步提供未來新職訓規劃之參考。
訪談結果分析如下:
一、原住民參與職業訓練的行為主要受「學習動機」與「訓練成效」影響最為顯著。
二、在職訓開課類別方面,可增加規劃多元化微型創業訓練課程,失業者參加訓練後即可結合職場需求自行創業,降低初創之經濟負擔,提升就業率及市場競爭力。
三、政府擬定職訓政策前應多加強溝通、協調及評估,以整合政府部門及承訓單位之有限資源,俾能掌握市場趨勢、滿足職訓者需求、整體達成政策目標。
原住民對於職業訓練訊息接收管道以「親友介紹」為居多,顯示原住民職訓績效明顯受資訊汲取限制,往往侷限在少數親友資訊的傳達,較缺乏新穎完整的訊息來源。
研究主要結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提升乃為提高職訓者結訓後就業績效之主因,因此當前職訓課程之內涵,應偏重在現代專業知識與實務技能之傳授,並多鼓勵接受職訓者報考並取得相關技術士證照,以促進職業專業技能及未來再就業機會。原住民之新職訓規劃內涵則應加強就業關聯性主題教授分析,以落實訓練成效。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f27f2j/alma9910389356705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