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18.06.16
狂犬病疫情風險管理評估之研究-以軍區為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學術研究、醫療保健  
作者 朱勉銘
學校系所 銘傳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兩岸與犯罪防治碩士在職專班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狂犬病存在人類歷史二三千年,目前每年全球仍有5,5000 人因狂犬病感染而死,而傳染的媒介絕大部份是與人類相處密切的犬隻傳播。2013 年7 月台灣本島發生多起鼬獾咬傷民眾狂犬病確例之後,本島成為世界衛生組織高度觀察的對象,另外2016 年3 月「零安樂死」法案正式上路,全台流浪犬數量激增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我們可以合理預判台灣本島是狂犬病疫情高風險區域。而此次研究地域範圍選擇的是左營地區,是因為地區內有原始山林(壽山國家公園)、靠山、靠海、鄰近城鎮和各式大小營區,儼然就是台灣本島縮小版,另外在藉由其中鄰近營區管控流浪犬管控現行作法,然後希望運用有系統的方法和工具,找出讓風險降至最低之管控手段。

本研究係以作業風險評估方式針對狂犬病疫情在左營軍區流浪犬隻中,發生疫情感染的風險進行管理及評估。在疫情防治作業細部措施上,運用從作業流程步驟設計並透過與政府各層級機關業管工作人員相互的討論、評估檢視共分析出六個風險構面,分別是政策因素、管理因素、執行因素、人為因素、環境因素及醫療因素。在透過進一步的風險識別後共辨識出風險因子24 項,並依發生嚴重性與機率評定各風險因子的風險等級,共有5 項因子的原始風險為極高等級,分別為「零安樂死法案致使流浪犬數暴增」、動物收容機構爆滿」、「營區犬隻過於頻繁接觸」、「疫情感染致死率增高」、「愛心人士不當餵食」。其餘風險因子屬高度風險的共計7 項、屬中度風險共計有4 項、屬低度風險共計有8 項。再透過5M 模式歸因法分析出管理及人員歸因為狂犬病疫情風險管理中較為嚴重的因素,最後以此方向依照各個風險因子的特性採取相對應的控制方法。經由ORMIT 作業風險整合軟體計算後,本研究狂犬病疫情風險控制之原始平均風險指數(ARI)由16.9 預期下降為4.04,模擬結果則為6.57,直接衡量指標(DIR)亦達81.54%,顯示具有降低風險發生的有效性。
本研究依上述風險評估結果並與相關專業人員討論後,分別從政策面、管理面及執行面三部分提出相關建議。提供公部門能針對法律、規定、收容所管理規範以及民眾教育素養等方面作出改善,而對於營區內部的工作階層亦能針對營區廚餘管理、捕捉、結紮、疫苗與回放、明確的糾舉條例及營區圍牆修補四個部分提供改善作法參考。本研究期待於未來風險評估系統的運作更加熟稔後,能將規模擴大至壽山、半屏山、小龜山等地區之動物傳染疾病風險研究,提供給其他政府與民間機關單位作為風險降低參考。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f27f2j/alma9910389356723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