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20.05.20
走進布農族族語--以高雄市落實「原住民族語保母托育獎助計畫」為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族群語言、一般教育、學術研究  
作者 賴琇蘭
學校系所 大葉大學 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本研究探討布農族族語~以高雄市落實「原住民族語保母獎助計畫」,對語言流失的軌跡、傳承族語、執行成效、面臨之困境與省思。採質性研究的方式,透過深度訪談與觀察法收集資料,並運用並行式的三角驗證法(triangulation)來確認研究內容的信度。根據研究分析之結果,得出下列結論:

一、 造成布農族族語流失的因素除了臺灣戒嚴期間單一語言的政策 。解嚴後,族人因教育,經濟、原漢通婚及氣候異常嚴重破壞地形面貌,而離開傳統領域。原住民母語大致從50歲以下之族人開始流失,流失最嚴重的是20歲以下之族人,尤其是都市之原住民及幼童,族語與都會區日常生活關聯性低,新一代長者欠缺使用族語的能力,故族語無法傳承。
二、 研究參與者認為族語保母任務不單單是傳教族語,也讓孩子從小認識布農文化。語言的學習
就必須和實際生活有關聯讓族語成為生活溝通的工具。家庭經常成為學習族語的場域,孩子學習族語的成效,取決於父母或長輩的態度,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愛、說族語,營造學習族語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從小建立「我是布農族,就應該會說族語」的觀念。
三、藉由「原住民族語保母托育獎助計畫」政策的推動及結合原住民隔代教養之優勢,順勢而為形成幼兒在家庭說族語。原住民族語不僅要從胎教開始教,要把它變成家庭與社區的語言,更要將母語教學提前至學前教育。
四 、研究參與者面臨的困境,擔任族語保母年齡偏高,專業的理論靜態上課的模式較吃力,提供教具對一至二歲的孩子不適合,不會運用繪本裡漢文字翻成族語,沒有自製教具 能力。族與保母退場機制產生壓力大,造成參與意願低。
五、研究者期許未來,族語學習無縫接軌,發展有趣的教材輔助教具,家庭共學族語的重要性以及族語保母未來展望與精進作為。族語保母是家庭的族語影響者,年輕一輩的父母不要依賴年長的長輩,將傳承族語重大的任務自己承擔。哪天會說族語的長輩一個一個凋零了,誰能繼續傳承族語?學族語不是為了將來考試加分,而是對自己的語言認同、尊敬。研究者根據以上結論,提出一些建議,提供主管機關、布農族語保母與家長,以及未來研究參考,盼能為布農族語保母振興族語言盡一分力。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f27f2j/alma9910389356704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