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21.06.01 ~ 2021.06.30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and 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redict Survival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Neoadjuvant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和血小板與淋巴球比例預測直腸癌新輔助性同步放化療預後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學術研究、醫療保健  
作者 柯德敏
學校系所 國立成功大學 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研究背景

局部晚期 (Locally advanced) 直腸癌的治療方式,根據2018年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指引 (NCCN),目前多建議以新輔助性化放療 (Neoadjuvant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並且接續全直腸系膜切除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為主。若是能夠在治療之前獲得有用且實用的指標來預測治療後的結果,這樣的指標將會對於考量術後接受輔助治療 (Adjuvant treatment) 的策略至關重要。本研究將探討新輔助性同步化放療前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和血小板與淋巴球比例 (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值的高低對於直腸癌患者的預後價值。
材料與方法
本研究為單一機構回溯性世代分析,利用奇美醫學中心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之間,184例新診斷為直腸癌並且接受新輔助化放療的患者進行研究。其中,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和血小板與淋巴球比例由新輔助性化放療前兩週內的全血球細胞數獲得。而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和血小板與淋巴球比例的高低值界定則是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來設置,分別由平均值方法和Youden’s index的最大值方法。統計方法使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檢驗,比較患者在高和低的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和血小板與淋巴球比例值之間的總體存活率 (Overal survival) 和無病存活率 (Disease free survival) 的差異。並且使用單變量和多變量Cox比例風險模型,控制其他干擾因子進行分析。此外,也針對不同病理分期進行分層分析。
結果
本研究平均追蹤時間為72.73 ±36.82個月。使用平均值方法,界定高與低的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和血小板與淋巴球比例的臨界值分別為3.5和188;使用Youden’s index方法,界定高與低的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和血小板與淋巴球比例的臨界值分別為2.6和112.2。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 〉3.5和 〉2.6患者的無病存活率 (p=.011; p=.005) 和總體存活率 (p=.016; p=.038) 比起 ≤3.5和 ≤2.6的差。血小板與淋巴球比例 〉188和 〉112.2患者的無病存活率 (p=.011; p=.039) 比 ≤188和 ≤112.2的差,但在總體存活率 (p=.185; p=.281) 則無此差別。多變量分析中,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 〉3.5和 〉2.6患者的無病存活率 (aHR=2.8, 95%CI: 1.473-5.419, p=.002; aHR=1.769, 95%CI: 1.130-2.771, p=.013) 和總體存活率 (aHR=1.871, 95%CI: 1.029-3.4, p=.04; aHR=1.584; 95%CI: 1.035-2.425; p=.034) 皆較差。此外,血小板與淋巴球比例 〉188和 〉112.2患者的無病存活率 (aHR=2.274, 95%CI: 1.473-5.419, p=.038; aHR=1.667, 95%CI: 1.047-4.937, p=.038) 也較差,但在總體存活率則無此發現。分層分析中,只有在病理期別分期為II和III的患者中,其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 〉3.5和 〉2.6的無病存活率 (aHR=2.334, 95% CI: 1.158-4.725, p=.018; aHR=1.719, 95% CI: 1.170–2.526, p=.006) 和總體存活率 (aHR=2.226, 95% CI: 1.165-4.251, p=.015; aHR=1.552, 95%CI: 1.021–2.361, p=.040) 比較差。此外,只有在病理期別分期為II和III的患者中,其血小板與淋巴球比例 〉188和 〉112.2的無病存活率 (aHR=2.012, 95% CI: 1.049-3.861, p=.036; aHR=1.645, 95%CI: 1.019–2.655, p=.042) 較差。
結論
在兩種不同的方法作為高與低的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和血小板與淋巴球比例下,得到一樣的結果:高的新輔助性同步化放療前的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的患者,其無病存活率和總體存活率皆較差,而高的新輔助性同步化放療前的血小板與淋巴球比例患者的無病存活期較差。此外,新輔助性同步化放療前的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對於病理完全緩解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的預測力優於血小板與淋巴球比例。因此,新輔助性同步化放療前的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例更適合作為直腸癌患者不良預後的獨立預後因素,此結果可以協助直腸癌術後接受輔助治療的決策。
相關網頁 https://ntu.primo.exlibrisgroup.com/permalink/886NTU_INST/f27f2j/alma99103893568150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