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20.01.01 ~ 2020.12.31
牧草、飼料生產及品質改進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農耕漁獵  
主持人 盧啟信
執行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飼料作物組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中文關鍵字:芻料品質;杏鮑菇;尼羅草;青割玉米;優質蛋白玉米;選育;抗營養因子;選育;牧草;育種;伴侶動物;芻料大豆;循環利用;育種;逆境;芻料品質;原鄉特色作物;芻料品質;芻料高粱;乾旱;逆境;狼尾草;狼尾草;選拔;芻料生產;牧草乾燥技術;芻料玉米;芻料產量;間植
英文關鍵字:Forage quality;king mushroom;Nilegrass;Forage corn;Quality-protein maize;breeding;anti-nutritional factors;breeding;Hay;Breed;The companionate animals;forage soybean;recycle used;Breeding;Stress;fodder quality;Aboriginal specialty crop;Forage quality;fora

牧草、飼料生產及品質改進本統籌計畫共包含9項細部計畫,各細部計畫摘要如下:(1)<strong>狼尾草品種改良</strong>
狼尾草( <em>Pennisetum purpureum</em> )為臺灣常用芻料作物之一,可青飼或青貯後餵飼草食動物。狼尾草品種改良計畫三個重點研究目標有:一選拔耐逆境,且品質和產量佳之狼尾草新品系,二開發具花青素等機能性成分且適口性良好之新品系,三改良高莖型品系之品質。分別經過親本選擇,雜交組合、單株選拔、三等級品系比較試驗、動物試驗等,綜合評估項目有農藝性狀、產量及營養成分,如粗蛋白質、酸洗纖維、中洗纖維、酸洗木質素及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之含量等。  (2)<strong>尼羅草新品系選育</strong>
尼羅草性狀差異大,以20個親本種在同一試區,讓其自然授粉,採收雜交F1種子,繼續選育新品系(種),供農民適地適種之用。尼羅草為C3型多年生牧草,適合台灣亞 熱地帶生產,良種繁殖供技轉戶用,以生產優質乾草及半乾青貯料。擬瞭解乾旱逆境對尼羅草的農藝性狀之影響。(3)<strong>青割玉米育種</strong>
青割玉米對草食動物產業的發展重要性高,目前國內年生產面積達一萬多公頃,且有逐年增產的空間。由於生育環境與播種期的多樣,需有不同特性品種以因應種植的需求。此外,青割玉米栽培過程不得施用殺蟲(菌)劑,宜以多品種輪替或多基 因型緩衝來降低病蟲害風險。繼青割玉米專用品種「墾 丁一號命名」推廣後,畜試 所青割玉米育種族群持續進行改良,以應未來需求。本階段計畫除以產量、品質、 抗性等為一般性育種目標之外,擬以墾丁一號為基準進行不同方向性的選拔,選出 數個具有強化特性及區隔性品種,以充裕國內青割玉米的品種需求。擬選育之品種 區隔特性如下:1. 適割期延長以兼顧草農長時間採收,2. 三交品種以降低採種成本,3. 適應性廣以應播種期變動及向北擴展。(4)<strong>間植用芻料大豆之新品種選育</strong>
為了提升國產芻料品質以降低草食動物產業的經營成本,大豆間植青割玉米的芻料生產模式可作為解決辦法,間植芻料可提高粗蛋白質含量高,且青貯品質佳。因國內目前尚未有芻料用大豆品種,因此間植生產模式有其未理想之處。為了提升間植的芻料產量與品質,前期試驗已選拔出晚熟型的間植用大豆品種。為了能確保大面積間植栽培的生產效益,本研究利用前期評估試驗所選拔的大豆,加上另行選育的優良油用大豆突變種,依續進行不同期作的栽培、肥料及區域試驗,選育出適合青割玉米與大豆間植生產的理想品種。(5)<strong>芻料高粱抗營養物質變動與利用效益評估</strong>
高粱屬作物的能量雖低於青割玉米,但高粱具有耐旱與耐濕等多種耐逆境特性,可宿根栽培及適合湛水環境下生長,為適合夏季多雨期間之短期芻料生產與利用的作物種類,且可銜接冬季青割玉米生產。但因高粱屬作物植體含有特殊抗營養因子如氰酸與單寧等成分,影響動物飼養與營養代謝 。本計畫擬於夏季多雨期間進行芻料高粱新品種栽培推廣,並同時分析與建立芻料高粱特殊抗營養因子如氰酸與單寧成分資料,及探討栽培管理技術與高粱特殊抗營養因子間相互關係,以提供高品質芻料,穩定芻料生產,解決夏季芻料不足問題。(6)<strong>伴侶動物乾草快速乾燥技術開發</strong>
本研究主要發展一套快速又大量牧草乾燥技術,而且節能又提高乾燥牧草產量,提 升乾草品質,符合商業市場所需。設計一座貨櫃型乾燥設備,具有草料有翻轉設備、溫度設定監控、定時負壓排風設備與機械操作方便,加速乾燥時間,提高乾草品質。開發寵物用粒狀草料,並測試不同配方提高芻料營養與適口性,符合寵物需求。進行寵物兔之適口性試驗,以了解不同物種草料的喜愛。(7)<strong>特色作物作為芻料可行性評估</strong>
就地取材原鄉資源,建立原鄉部落特色作物的芻料生產模式,不但可改善偏遠原鄉地區芻料供應短缺的問題,更有助於原鄉部落農牧產業的長遠發展。原鄉地區保留豐富的原住民特色作物資源,許多原鄉特色作物經多年的改良及選育,其產量及品質均已顯著提高;此外,原鄉特色作物多具有對環境條件適應性廣的特性,容易栽培生產。有些原鄉特色作物已證實含有高機能性成分,有利於家畜之營養保健,值得進行芻料特性相關分析評估。本試驗計畫目的為分析小米、樹豆、臺灣藜及台灣油芒等原鄉特色作物的芻料產量、植體化學成分及青貯料品質,以評估其供作芻料利用的可行性。(8)<strong>優質蛋白玉米新品系作為芻料之評估</strong>
優質蛋白玉米的粗蛋白質、粗脂肪含量及總能大於一般玉米,其離胺酸與精胺酸等必需胺基酸含量亦較一般玉米高,營養成分高。本試驗為3年的田間試驗,試驗材料為優質蛋白玉米新品系,並以農民慣行之芻料玉米栽培品種作為對照品種。首先將調查比較優質蛋白玉米和對照品種的芻料產量及芻料品質;接著將進行優質蛋白玉米和對照品種的青貯調製試驗,並分析青貯品質,以評估優質蛋白玉米新品系作為芻料之潛力。(9)<strong>開發狼尾草栽培杏鮑菇剩餘基質之芻料利用</strong>
本研究主要進行狼尾草菇包乾燥與飼料調製,進行小女牛飼養試驗,期提高小女牛的日增重及減少飼養成本,達農業資源物循環再利用之目標。調查項目包括狼尾草產量及營養成分、及狼尾草菇包的調製研發、狼尾草菇包的營養成分與機能性成分分析等。 

相關網頁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367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