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20.01.01 ~ 2020.12.31
開發雜糧與特作生物防治、非農藥防治資材及有機栽培整合性管理技術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農耕漁獵、學術研究  
主持人 張同吳
執行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長室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中文關鍵字:輪作制度;植物病害綜合防治管理;原民作物;非農藥防治資材;種子健康;拉曼光譜儀;毛豆;有機種子;落花生;天敵;藥用植物;有機農業;種子倉儲;黃精;咖啡葉銹病;有機栽培;非化學農藥植物保護資材;洛神葵;特色作物;油菊;表面增強型拉曼散射;咖啡果小蠹;臺灣藜;水稻;有益微生物;綜合防治;種子調製;甘藷;咖啡炭疽病;馬告;大豆;天然素材;種原;精油;機能成分;樹豆;小米
英文關鍵字:Rotation syste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crops of indigenous tribe;non-pesticides materials;seed health;Raman spectrometer;Vegetable Soybeans;organic seed;Peanut;natural enemies;medicinal plants;organic agriculture;seed storage;Polygonatum sibiricum;Rus

有機作物栽培、產品加工及其資材、種子之研究開發與商品化利用    永續農業為全球農業生產趨勢,本計畫主要針對台灣重要農作物,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過程需面臨的問題,包括田間栽培模式、有機病蟲害管理、農產品加工處理等 面向進行改良及解決,以達到提升經濟效益及永續發展的目標。本年度計畫目標共4項,包括<strong>(一)開發作物炭疽病非農藥防治技術應用於有機栽培管理:</strong> 有機栽培管理為目前作物生產的趨勢,本研究目的主要為開發臺東地區經濟栽培作物有機管理技術。本計畫研究目標包括(1)開發臺東地區經濟栽培作物之炭疽病等有機防治技術,預期利用本研究之初步結果,發展出以非農藥治劑應用於臺灣經濟作物有機栽培管理、(2)收集並篩選在地歸化或強勢生長植物-大花咸豐、大飛揚草等進行精油及純露萃取。利用篩選植物材料所萃取出的精油或純露,建立作物炭疽病防治技術1-2種,並對田間防治效果進行分析、(3)探討植物源非農藥防治資材商品化之可能性、(4)利用拉曼光譜技術建立資材成分圖譜,以提高資材之價值性、(5)利用拉曼光譜技術開發即時田間病害檢測技術,並整合開發之非農藥資材應用於臺灣經濟作物有機栽培管理。預期利用本研究之初步結果,發展出新穎且安全的栽培技術以應用於有機栽培管理。<strong>(二)國產番茄(有機及慣行)理化特性分析及其機能成分提升技術探討:</strong> 國內農業生產模式近年許多大農戶採用大面積契作經營,有機農業亦屬農場化經營,主要以稻米(主食)、葉菜類蔬菜(生長快、副食、水果),市場流通大都以A級品為主,由於有機自然、友善耕作方式,可能受到蟲害侵襲機會較大,B、C級品次級品較大,較少被利用,如何資材化、加值化、增值化,成為產、官、學、研重要問題及急待投入解決開發相關技術及產品。有機農業主軸強調"溯源管理&認證",由原料端到產品端,有機農產品素材與慣行材料有何差異。如何強化有機農產品之特色十分重要。另番茄是有機農戶常種植之蔬菜&水果,常被加工成番茄乾、泥、漿等產品,有關加工處理:溫度、時間、pH、滲透(糖、鹽)、光照、氧氣及包裝等對其機能成分:茄紅素、多酚化合物、風味、口感及抗氧化效果等均甚少被研究。有待投入強化有機番茄之機能及營養、加工品質之系列研究。本計畫研究內容如下: (1)有機番茄物性及組成分分析、(2)慣行番茄物性及組成分分析、(3)溫度參數處理對番茄機能成分變化探討、(4)加工模式處理處理對番茄機能成分變化探討、(5)番茄製品(乾、泥、醬)製備及貯存品質評估、(6)番茄製品(乾、泥、醬)保存期限評估、(7)成果發表會一場。<strong>(三)有機落花生、紅豆、綠豆與甘藷輪作栽培下對有機農田土壤肥力 、產量和病蟲害之影響:</strong> 本研究主要建構有機落花生、紅豆與綠豆與甘藷之輪作制度,並對春作有機落花生、紅豆與綠豆栽培技術改進,建立春作有機落花生、紅豆與綠豆之生產模式,夏作則撒播綠肥,翻耕綠肥,調查種植前後土壤肥力差異,秋作種植有機甘藷,進一步了解種植綠肥後對後作有機甘藷田間雜草相、病蟲害與產量之影響。以建立有機落花生與有機甘藷之生產模式,提供有機農戶栽培兩種雜糧作物之參考。計畫主要內容如下: (1)春作有機落花生、紅豆與綠豆、夏作撒播綠肥(田菁、太陽麻與綠肥大豆)及秋作甘藷輪作制度下栽培技術之改進、(2)此輪作制度下土壤肥力、田間雜草相、農藝性狀、產量及病蟲害之探討、(3)春作有機落花生、紅豆與綠豆、秋作有機甘藷最適品種之建立、(4)研究第3年舉辦有機雜糧作物輪作之栽培講習與田間栽培觀摩。<strong>(四)施用生物炭與有益微生物對輪作制度下紅豆與水稻有機生產的影響研究(1/2):</strong> 本研究探討紅豆、水稻與夏作綠肥之輪作系統下搭配炭化稻殼與有益微生物組合對有機生產的影響,試驗結果將提供高屏地區建立適宜輪作系統之依據,提供農友實施有機栽培時之參考依據。
北部地區大豆栽培肥料施用量之研究    近年來政府推動活化休耕地計畫,大豆列為進口替代作物之一,亦為水旱輪作推薦作物,因此北部地區開始投入大豆栽培,惟目前品質及產量尚不穩定。若土壤施用肥料不當,土壤養分不均衡,作物將無法有效獲取適當養分,造成植株易倒伏、抗病蟲害能力差及不利開花結莢等劣勢,嚴重影響大豆產量及品質,為此將投入大量藥劑抗病蟲害 ,造成環境及生態負荷。本計畫旨在研究北部地區大豆作物最適之肥料施用量,增強大豆植株健康,減少抗蟲抗病藥劑施用,冀提昇國產大豆之品質及產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民收益。
毛豆重要蟲害非農藥防治資材與技術之研發近年來因消費意識高漲,對農產品的安全更加重視,尤其是農藥殘留問題,故,如何生產安全之作物,保障消費者食用之安全,乃最重要的課題,故本計劃乃針對毛豆重要害蟲發生生態,進行調查及利用非農藥之資材如油類及中藥材等為防治資材,以綜合防治方法進行毛豆重要害蟲種類防治研究,供農政單位及農友參考,以減少農藥殘留問題,保障消費者食用之安全。
花蓮區黃精、油菊有機栽培技術之研究本計畫之目的為收集保健植物種原,評估其利用性,建立繁殖栽培技術。建立保健作物黃精及油菊之有機栽培技術,提高保健作物之品質與產量,進而開發為優質保健植物產品,增加農民之收入。
原民香辛料馬告繁殖與栽培技術之研究山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 為台灣原生樟科植物,分佈臺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原住民泰雅語稱山胡椒為「馬告」,為特色香辛料,果實帶檸檬、胡椒及松柏香氣。近年來,山胡椒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花蓮地區山胡椒栽培的種苗來源以野採為主,已有試驗改良場研發出山胡椒實生繁殖技術,但實生繁殖無法區分雌雄株,對於山胡椒產業的發展仍有一定的瓶頸,故本計畫擬建立山胡椒無性繁殖及栽培技術。
臺東地區有機特色作物非化學農藥病蟲害防治資材之開發與應用本計畫重點為:1.調查確認臺東地區小米、樹豆、洛神葵及臺灣藜病蟲害種類、發生生態、地理分布及週期等相關基本資料,供有機防治技術開發之依據並撰寫病蟲害圖鑑,供民眾及學術界參考。 2.自土壤分離對洛神葵疫病菌具有拮抗能力之細菌,開發為非化學農藥防治資材。3.自小米根部分離內共生放射線菌,開發為防治小米露菌病之種子處理技術。
影響杭菊機能成分含量因子之探討探討溫度對於杭菊營養、生殖生長及機能成分化含量差異之影響,建立國產杭菊生理資 料,以利產期調節或促進杭菊機能成分含量累積,並建立杭菊機能成分含量品質標準。
天敵昆蟲及有機資材綜合防治茶園害蟲之研究近年因乾旱、暖冬等氣候異常現象,使得茶園過去較常見的茶蠶、尺蠖蛾及毒蛾類害蟲,轉為茶捲葉蛾、茶姬捲葉蛾及茶避債蛾等,具有捲葉習性或蟲包的種類。小型害蟲則因桃竹苗茶區乾旱問題及南部茶區夏季暴雨等氣候變異,以葉螨類及薊馬類害蟲為主。暖冬亦使蚜蟲類危害時期自秋茶末期延長至隔年春茶萌芽期。整體而言,茶園害蟲種類雖不變,但已無法用過去經驗及防治曆準確預測與適時防治。又因有機及友善耕作茶農可用的防治資材較為缺乏,天敵昆蟲雖在市面上已有產品,有機茶園慣行使用之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生物防治資材及其它昆蟲誘引資材,如何與天敵昆蟲有效整合使用又是一個新的難題。現今國內外消費者重視食品安全,支持安全生產的農產品,且環保意識抬頭,友善環境被重視。茶改場過去已有基徵草蛉的飼養技術與田間釋放技術、小黑花椿象之田間釋放防治經驗、黃斑粗喙椿象之室內捕食及赤眼卵寄生蜂田間釋放技術等天敵應用技術。惟在田間試驗常遇到環境溫濕度過高致使天敵防治效果不穩定,或天敵防治效果未能有效維持等問題。且多強調天敵昆蟲單獨使用與化學藥劑防治成效的比較,未思考綜合防治技術互相搭配加成的可行性。 本計畫擬應用基徵草蛉、小黑花椿象、黃斑粗喙椿象及赤眼卵寄生蜂建立茶園害蟲綜合防治技術,以推廣友善環境耕作、強化安全農業技術、降低使用天敵資材之防治成本,並提升農產品安全及農業附加價值。
咖啡病蟲害綜合防治之研究臺灣咖啡重要病害咖啡炭疽病(Anthracnose)及咖啡葉銹病(Rust);重要蟲害則為咖啡果小蠹。咖啡炭疽病具有潛伏期,咖啡葉銹病受氣候影響,兩者皆嚴重影響咖啡產量。咖啡果小蠹( Coffee berry borer)是目前臺灣最難以防治的咖啡蟲害,嚴重時可影響咖啡產量減產6成以上。若上述病蟲害同時發生,則會減產8成以上,影響國內咖啡生產極巨。這些病蟲害皆要提早防治,然而目前國內咖啡農並無有系統之病蟲害整合防治方式,本研究擬製作一整年防治作業曆之研究,透過清園、田間管理之適當用藥、果小蠹監測及白殭菌施用等方式,將咖啡果實受害率減低,以提供咖啡農對咖啡病蟲害整合性管理之參考。
雜糧作物有機種子籌供體系之建構基於拓展臺灣有機雜糧產業考量,提升國內有機雜糧種子(苗)自主生產能力,為奠定其永續發展及國際接軌之重要基礎。因此,本計畫擬針對雜糧種子有機生產進行相關技術開發及環境建構,以期逐步實現前述目標。在執行層面上,將以「有機採種生產技術」、「有機調製及倉儲作業流程」、「有機場域驗證及管理模式」、「有機種子滅菌處理」及「有機適用品種(系)篩選評估」等項目為研究方向,本年度計畫主要目標則如下所示: (1)建立有機大豆採種生產模式。(2)建立有機大豆種子調製倉儲標準作業流程。(3)提出有機加工、分裝、流通場域驗證申請。(4)開發食品天然防腐劑應用於大豆種子之滅菌處理方法。(5)有機適用大豆品種(系)篩選評估。
 

相關網頁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367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