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20.08.01 ~ 2021.07.31
幼兒科學教育課程:促進幼兒探究能力及提昇幼兒教師科學教學自我效能和教學內容知識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一般教育  
主持人 吳心楷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中文關鍵字:幼兒科學教育;課程發展;探究能力;教學自我效能;教學內容知識;專題導向課程;探究學習;共生對話;實施忠實度
英文關鍵字:early childhood science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quiry abilities; teaching self-efficacy;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inquiry learning; cogenerative dialogue; fidelity of implementation

幼兒科學教育在近年漸受重視,相關研究議題無論在政策發展、教學實務、及學術研究方面都有其重要性,因此本多年期計畫預計透過幼兒科學教育課程的研發,促進幼兒探究能力發展,以及提昇幼兒教師科學教學自我效能和教學內容知識。計畫研究目的有三:(1) 研發探究專題導向 (project-based) 的幼兒科學課程教材及幼兒探究能力的評量工具;(2) 透過師資培育課程及教師工作坊,增進職前和在職幼兒教師的科學教學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和教學內容知識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3) 將課程教材及評量工具施行於不同型態的幼兒園 (如:公立幼兒園、原住民部落的國幼班、私立幼稚園等),並檢驗教師在實施課程的忠實度及課程成效。本計畫將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技術包括:混合方法研究、紮根理論、跨個案分析、及因素分析等。由於目前幼兒探究能力評量、幼兒教師科學教學自我效能、教學內容知識的相關研究都尚屬少見,本計畫成果將能對這些主題的學術研究有所貢獻。透過本計畫課程和評量的研發,可促進增進孩童對科學的興趣及認知發展,有利於銜接十二年國教課綱所強調的學習重點和核心素養。本計畫亦能促進科學師資培育的向下延伸,運用師資培育課程及教師工作坊,強化幼兒教師的科學教學知能,重建幼兒教師、孩童、與科學之間的關係。最後,透過實施課程的忠實度及課程成效的分析,本計畫可提出關於幼兒科學教育課程實行較為成功的模式,也可增進對於「不同地區應如何發展幼兒科學教育」的理解,在未來可能有助於彌平城鄉差距。在國際和社會影響力方面,本計畫已將與國內信誼基金會簽署合作意願書,可觸及更多孩童、家長和幼兒教師;國際交流合作將經由已授權的德國基金會與泰國的跨國研究,增進對不同國家幼兒教育場域的了解,並擴展國內幼兒科學教育的教育成果。 

相關網頁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332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