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20.08.01 ~ 2021.07.31
科普活動:吉娃斯愛科技活動營-偏鄉原鄉生活文化與科技相會 (主題二)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一般教育  
主持人 傅麗玉
執行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中文關鍵字:全民科技素養;全民科學教育;科普活動;科普教育;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科學-技術-社會;原住民族科普教育;新興科技;偏鄉科普教育
英文關鍵字: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cy for all; science education for all; popular science activity;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popular science for rural areas; STEAM; STS; popular science for Indigenous people; emerging technologies; popular science for rural areas

申請人於2018年至2020年之間獲科技部補助,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出資合作,所辦理的第一屆與第二屆「吉娃斯愛科技活動營」於竹苗15個偏鄉原鄉基地推動,獲得在地民眾的高度肯定。應民眾的熱切期望,本計畫擬以第一屆與第二屆「吉娃斯愛科技活動營」模式,擴大辦理模式,並以筆者團隊過去23年所研發之實體科普模式,整合筆者已完成研發且商品化的科普動畫與科普遊戲繪本,運用資訊與通訊科技工具,結合多媒體資源,生活文化相關的新興科技議題,設計科普與科學動手做活動,邀請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BenQ)共同合作,集結科技社群科學家參與,以偏鄉與原鄉地區社會大眾為對象,辦理第三屆與第四屆「吉娃斯愛科技活動營」實體與雲端科普活動,推動基礎科學概念與新興科技之科普活動,培養一般社會大眾科學基礎知識與新興科技之基礎認識,並對科學保持正面態度。本計畫期程共2年。不同於第一屆與第二屆,本計畫之第一年與第二年加強以在地生活文化相關之基礎科學概念知識與新興科技知識為主,科學數位學習教材、動畫與VR體驗活動,並搭配在地生活文化回應的科學動手做。第二年則更加強進階至生技、VR、AR與AI相關新興科技之理解。根據STS、STEAM、世界觀理論與建構論之科學學習理論,建構課程活動基本模式,依照實際評量成效,逐年研發與修正模式,更確定其科學教育成效與辦理模式。仍繼續採用「科學相關態度量表(TOSRA)」標準化工具以及其他質性方法,量化與質性分析參與本活動營前後,參與民眾的科學相關態度與科學概念改變情況,評量本活動營對社會所產生的科普教育效益與功能。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BenQ)配合款至少40%。
 

相關網頁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355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