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20.01.01 ~ 2020.12.31
性別視野下的原住民族健康、文化照顧、與創傷療癒-面對歷史創傷與歧視-台灣原住民同志生活壓力與復原力之初探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法律政治、身心發展  
主持人 李美儀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中文關鍵字:同志;原住民(族);歷史創傷;歧視
英文關鍵字:LGBT; Indigenous people(s); historical trauma; discrimination

隨著台灣社會對於性別平權與多元文化的重視,在同志權益倡議中逐漸看到原住民同志的投入,並呼籲應重視原住民同志在族群與性別雙重身份下所面臨的生活壓力與挑戰。雖然,以台灣同志社群為主的相關研究已逐年增加,似乎仍較少研究關注台灣原住民同志之相關議題。然而在國外,近幾年來陸續有研究聚焦於原住民同志之生活與健康狀況,發現同時具備原住民與同志身份者面臨著較高的生活壓力,這些壓力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心理健康與健康行為(譬如:物質濫用、憂鬱症與焦慮症)。美國原住民族學者也陸續引用「原住民壓力調節模型 (Indigenist Stress Coping Model)」探究原住民同志之壓力源與復原力,進而發現原住民同志之健康議題和殖民壓迫形成之歷史創傷、族群歧視與性別歧視息息相關。為了進一步認識台灣原住民同志所面臨的生活挑戰、健康狀況與復原力,本計畫將針對具有原住民與同志雙重身份者進行混合型研究調查,並援用「原住民壓力調節模型」為理論架構基礎,探討歷史創傷、族群與性別歧視或其他壓力源對台灣原住民同志生活或心理與精神健康之影響。本研究將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以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期待透過原住民同志生命經驗的述說,認識其當前的生活與健康狀況,並進一步了解原住民同志對於生活壓力的詮釋以及調節壓力的復原力途徑。此外,也期待藉由第一階段的研究結果檢視「原住民壓力調節模型」對於台灣原住民同志之適用性,並視需要進行理論架構的修正或擴充,期待更完整地梳理出台灣原住民同志所面臨之生活壓力與壓力調節方法之架構。第二階段將採用量化研究,根據修正後之理論架構進行量化的問卷設計、資料蒐集與分析,並運用貫時性研究(Longitudinal research design)檢視歧視、歷史創傷與其他壓力源對原住民同志心理與精神健康之因果影響,且進一步探究能顯著調節原住民同志的生活壓力並促進其健康之復原力。期待藉由混合型研究的呈現,建立起台灣原住民同志的基礎資料,進而讓台灣社會對於原住民同志的生活現況以及其面對生活逆境下的韌性有初步的認識。 

相關網頁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3328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