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0/11/26
開放山林掀登山潮 高山協作員成要角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工作權益、傳統生態智慧  
記者:Siku(林瑋茜)/Tjivuluwan(孫政賢)/uliu(郭亞文)
地點: 南投縣 仁愛鄉     花蓮縣 秀林鄉     花蓮縣 卓溪鄉     台北市 全部  立法院   新北市 新莊區    

就算日薪高,一位高山協作員仍沉痛向鏡頭說出,願意介紹朋友入行,但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自己做同樣工作。

海拔2,500公尺左右,能高越嶺6K處大崩壁,這裡是登山客前往奇萊南華、能高安東軍等山的必經之路,許多登山客之所以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翻山越嶺後攻頂,背後為他們打理大小事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用盡全身力量,把指定任務中五花八門的重物背上山的高山協作員,這些高山協作員大多沒有勞保,工作地點卻在台灣最高的山上,也有著最高的勞動風險。有高山協作員談起,第一次接案子,才工作第一天,手就受傷,還是得硬撐下去。

靠著意志力,完成任務,右手沒知覺2個月真的嚇壞他,不敢再拿命換錢,不過工作時會碰到的狀況,還真不少,由於高山協作員一直沒有完善制度,頂多有一天25公斤4千元左右報酬的行情價,但如果透過老闆接案,不是直接對口溝通,顧客事前確認後,到現場又臨時增加背負重量的可能性也很高。

近年來高山協作員逐漸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意識到一旦受傷了,金錢來源等同全斷,沒有任何保障,因此負重與冒險上,相對顯得保守點,不過同行之間也存著許多私底下的惡性競爭。

而風險往往就在此,找上門。

負重上限難以加以約束,就連政府都曾帶頭發出英雄帖,廣徵人將百公斤重的電池或發電機背上山,在退下光環後,高山協作員的長期身體健康也令人擔憂。

依據勞動部勞安所在106年到108年進行研究成果,高山協作員背負重量建議以30公斤為原則,經過勞資雙方同意下,可適度增加重量。勞動部表示,目前國際上對於高山協作員規定,多數是背負重量限制,及休息時間上的保護,考量單一勞動法令,未必適合特殊且高變動性的勞動情境。

政府預計明年研擬完成,高山協作員工作的相關安全健康指引,不過保障高山協作員勞動條件的整體制度,不該只聞樓梯響。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390,74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