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09/01/20
不忍怪手拆教堂 瑞興居民自行拆
地點: 全臺 全部  


桃園縣政府為了要改造桃園縣民的生活空間,進行一項橫跨桃園跟台北縣的自行車道工程,公告大溪鎮武嶺橋下的瑞興部落將在2/3拆除,已經有三十年歷史的瑞興部落可能將走上歷史,其實過去幾年來,換了不同的縣長,要求拆房子已經不是第一次,當地居民不斷抗爭,不過這一次,有些居民已經開始自行拆屋。今天傳道牧師和居民由於不忍見到怪手拆屋的慘況,乾脆自己先動手,拆除許多居民的信仰中心,把教會拆了。



指著武嶺橋下現在的河濱公園,事實上就是瑞興部落最早腹地,牧師指出,民國六十五年第一戶遷入後,有很多原本務農來自花東的阿美族人,在原鄉生存不易之下,賣地來到這裡尋找更好的機會。當時台灣產業轉型桃園縣營造建築業急速成長,需要大量的臨時工,在民國70年代是瑞興部落成長最快的時期,最高達到30戶以上。



人口急遽減少的原因,正是部落第一次面臨被拆遷的命運,民國89年呂秀蓮縣長時代,為建河濱公園在此強制拆遷,族人四散,有前往大漢溪更上游的快樂村,有散落在武嶺橋附近,最後留在當地的就退到現在的瑞興部落。當時部落附近到處都充滿著和花東原鄉的氛圍,豐年祭、野菜、辣椒以及旱田。時至今日,有的家族甚至已經生下了四代。



在部落內有一個教會,是牧師在民國九十四年時搭建的,取名為牧人教會,是現今13戶家庭的信仰力量來源,年齡全在50歲以上的瑞興部落,下一代的孩子們把這裡自己的部落,事實上,對他們而言,部落的記憶阿美文化的養成,是在這裡而非遠在東部的原鄉,因此在外打拚求學的孩子們,假日就在這裡上教會。



從花東原鄉到都會建立新原鄉,帶來文化也在此落地生根,都市原住民下一代仍能受到阿美文化的滋養與學習。2/3逐漸接近,牧師擔心的除了"安置"的問題外,"文化環境"的營造有可能延續嗎?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321,90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