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6/09/08
部落長照悲歌 盼完善政策解套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社會關懷  
記者:Nabu/Takiyu
地點: 南投縣 全部    

長者拄著柺杖行走,每一個步伐走得相當艱辛,也有的長輩坐在輪椅上緩慢移動。他們都還可以行走移動,有的年長者必須臥床等待照顧。

台灣人口結構進入高齡化社會,照顧重擔就落在家人身上,南投羅娜部落的石正光大哥,從青壯年時期開始照顧腦中風的太太,體力跟精神,一年不如一年。

石正光大哥放棄工作,24小時陪伴照顧太太,他們只有依靠微薄的社福補助金過日子,雙重壓力一度讓他想放棄自己人生。

類似照護問題,在全台灣不同角落發生,特別是經濟資源缺乏的原住民族地區,遇到病患或老人需要照護,更是沉重負擔。

來自屏東獅子鄉勝江金蓮阿姨,照顧先生十多年,雖然有找過居家長照服務,但由於有些居服員不會說排灣族語,加上文化隔閡,讓被照顧的先生很沒有安全感,最後選擇自己照顧。

長時間照顧,讓家屬身心俱疲,因為從餵食病患、幫忙擦澡等日常生活,都需要家屬照顧。

因此,為了舒緩照顧者壓力,南投愚人之友基金會投入一項特別居家服務,到宅沐浴車,因為長輩長期臥床,只有擦澡根本無法清洗乾淨,沐浴車讓長輩享受全身沖洗,但由於原住民族地區幅員遼闊,服務範圍很難擴大。

如何在有限資源內擴大服務?長照政策關鍵角色之一就是居服員,特別是部落長輩更需要自己族人擔任居福原情況下,更顯得重要。

在南投羅娜部落的Isuz阿姨,從事居服工作長達10多年,是部落長輩的「小秘書」,因為很了解長輩心理,需要的就是陪伴跟安全感。

不過Isuz阿姨提到,部落照護模式,都是由老人照顧老人,因為年輕人不願意投入,加上行動不便的長輩很難顧及環境衛生,依服務時數來算薪水並不高,種種原因讓不少人打退堂鼓,Isuz阿姨只希望政府長照政策能多為部落長者貼心思考,何種方式可以讓更多人願意投入部落居服員工作行列。

原住民族地區的長照政策,儘管有社福團體和族人全心付出,但效果有限,尤其缺人力更缺資源,讓長照服務無法在原鄉扎根,族人找不到外援協助,只好自己全天照護加人,但沈重壓力讓他們喘不過氣,甚至萌生放棄生命的念頭,2017年將開始實施的長照2.0政策,政府單位是否為原鄉部落量身打造長期照護規劃?格外讓人重視,他們都期待長照2.0,可以解決部落面臨的照護悲歌,讓老人有尊嚴的在地老化、安養天年。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266,97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