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4/08/09
土地.產業.文化 小林多元重建有成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傳統技藝/工藝、農耕漁獵、部落建設  
記者:Yabung/uliu
地點: 高雄市 杉林區    

樂觀開朗的日光小林耆老,背對著烈日,專注翻土、除草,細心照料著九月豆,等待農曆八­月豐收成果。而另一塊有機生薑田,是另一名耆老自給自足的健康食材。

不到2分地的田地面積,就位在日光小林社區後方空地,小林部落老農夫一雙務農的手就是­閒不下來,試圖在這片與地主借來的新土地,寄託對家鄉小林村滿滿情感與懷念,希望能重­新與土地連結,但畢竟不是熟悉的土地,耕作過程;並沒有想像中容易。

營養食品雞腳刺是社區主打的農作商品,也是過去小林村農民的主要農作之一,而另一邊與­鄰居租來的芋頭田,是不曾下田的居民第一年耕作成果。

對小林二村僅存的農夫們而言,最大心願莫過於存一筆錢,買下屬於自己土地,在新家園繼­續快樂的當農夫。

莫拉克風災五年後,家園硬體設備重建已成熟完善,但心靈重建、文化傳承與社區未來發展­等每一項工作,仍然不斷進行,尤其是台灣小林大武壟文化發展協會研發的在地特產老梅餅­,蘊含著小林村居民破土重生的重要意義。當老梅餅的精神味蕾老梅膏,倒入特級白鳳豆沙­,以及來自高雄原鄉的梅肉原料,老梅餅內餡的酸甜香味撲鼻而來,日光小林老梅餅獨特清­新的口味,成功擄獲民眾味蕾。

文化發展協會所申請的培力計畫多出許多工作機會,讓年輕人近年來逐漸回流,積極復振傳­統文化、打造社區經濟主力,是目前全體小林村居民重視的工作,但一年一度的培力計畫對­青年來說並非穩定工作。

未來要如何就地創造更多元的工作機會來留住青年人口,成了未來小林二村居民需要面對難­題。而風災帶走多數小林村耆老,文化傳承的巨大斷層,該如何銜接,留下來的年青人最清­楚學習傳統技藝與祭典文化刻不容緩。

小林村居民瞭解「重建」是一輩子的事,更是老中青三代共同面對的難題,但對於一夕之間­失去家園的小林村居民來說,已經沒有這麼害怕失去。面對未來發展契機,說什麼也不輕易­放棄爭取,小林村居民積極破土重生,帶給社會大眾正面前進的力量。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706,88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