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中廣新聞網    2013/06/05
布農族射耳祭~當文化傳統與保育觀念相衝突
族群: 布農族   
主題: 傳統技藝/工藝、音樂、歲時祭儀、環境生態保育  
記者:溫蘭魁
地點: 高雄市 桃源區    

布農族射耳祭~當文化傳統與保育觀念相衝突(溫蘭魁報導)「射耳祭」是布農族一年之中最重要也最盛大的祭典,不但是小孩子成長最重要的祭典儀式,也是訓練部落男人狩獵作戰能力,獲取社會肯定,射耳祭每年都在四、五月份舉行。

高雄市桃源區寶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柯玉琴指出,寶山社區總共寶山、花果山、二集團和藤枝四個部落,部落族人大多是布農族,因為2009年莫拉克八八風災的關係,射耳祭因此停辦了三年,直到今年(2013年)才又恢復「是因為我們八八風災之後大家遷移非常的廣,所以也停了蠻多年,直到去年底做這個假日市集,大家慢慢的,越來越多人回來,老人家很堅持嘛!就是布農族每年都必須辦射耳祭,就是一方面是祈禱、祝福,我們可以一年的獵物,以前是獵物,現在是生產的量,都可以豐收、平安,一方面也是說把去年不好的東西把它去除掉,所以老人家是很堅持要辦的。」

舉行「射耳祭」這一天,桃源區的布農族人從耆老、青壯年、婦女到小朋友,全都盛大的穿上傳統祭典服裝。多位耆老並且拿起獵槍,目標是前方一個小小的鹿的耳朵射耳之後,接下來就要報戰功「t」桃源區寶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光照說,凡是有戰果的勇士就會向族人報告上山狩獵的成果,婦女也會獻上小米酒慶賀「在狩獵完之後,大家就會在戰功裡面開始報數自己的獵物,還有獵到什麼物種、數量,還有最後最後最重要的要介紹家族這是連絡感情的一個方式在這當中輪流飲酒一搭一唱,也顯示如果說你能力夠強的話,你所報的獵物會越來越多。」

祭典中不可缺少的還有「八部合音」陳光照理事長說,依照傳統,布農族孩子從小就要開始訓練打獵「小朋友是射肉,小朋友分男和女嘛,男孩子,長輩會教他射肉,女孩子就吹耳朵,象徵這樣協助他,以後有很好的狩獵成績,女孩子一般不會去狩獵,所以就用吹耳朵方式讓她好好在家裡成為先生的好幫手。」

陳清榮退休前是高雄六龜分局的警察,十年前開始投入田野調查,陳清榮說,早年,布農族射耳祭使用的是弓,後來有了槍之後就改用獵槍,不論使用的是弓箭還是獵槍,因為都是用射的,因此,應該稱之為「射耳祭」或「鹿耳祭」,而不是「打耳祭」;狩獵的對象第一是山鹿,其次是山羊,如果這兩種都捕不到,就只好以山羌代替「射耳祭是在採收前的一個祭典,耳朵只能打兩種動物的,一個是山鹿的,一個是長鬃山羊的,後來這些動物如果少了,山羌的也可以,放在某個特定的地方,叫小孩子練習射耳朵,以前還沒有槍的時候是用弓,有了槍之後就用槍,含意啦,就是說我射了那個耳朵,所以,不叫『打耳祭』,叫『射耳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說,讓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學到狩獵的技能。」

談到布農族傳統的射耳祭,桃源區寶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柯玉琴說,因為保育的關係,現在族人能獵捕的獵物越來越少「獵物越來越少,就是能捕的獵物太少了,因為就是他禁止的條令太多了,我們後來跟理事長討論,沒有辦法上山怎麼辦?理事長就說,那就在我們的保留地,因為那是在我們自己的地,獵物還是有些會過來嘛,所以,就在我們自己的保留地獵那些獵物,所以,就變成那個量是很難獵到了。」

陳清榮進一步指出,原住民打獵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文化與保育的衝突「我們一直強調說,看是要在重要的祭典中,開放一段時間,我們也會很節制的說,不要那麼濫捕,我們獵捕到一些我們足夠祭典使用的量就好,能不能這樣子啊?」當文化傳統遇上生態保育,柯玉琴和陳清榮都希望政府能夠在兼顧文化與保育的情況下,讓這項屬於布農族重要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傳承下去「(柯):就變成說這個文化很難,老人家很生氣的部分就是說,他們會覺得這就是我們的傳統,他就是一定要有才能辦,沒有就代表對部落是不好的。

(陳):我們的心聲就是說,像這樣的情形,大家互相尊重一下嘛!你們外面殺豬公那又怎麼講?當然,豬是沒有保育啦!我們這邊祭典就是這樣子,從以前就是這樣子,我們也知道保育的觀念,所以我的意見就是說,一個空間,你可以限定我數量、時間、地點都可以,這樣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你們也可以兼顧法律的層面,這樣應該是可以和平共處。」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328,24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