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2/08/27
原視野:從心感動:略記大專學生返鄉服務與學習
記者:依憂樹.博伊哲努
地點: 全臺 全部  
7月份我參與「101年度原住民大專學生返鄉服務與學習」的訪視工作,一週內繞了全台的活動駐點,其中包括砂荖、屋拉力、太平、永福、伊屯、喜樂發發吾、馬兒、多納、石壁、四季、崇德、華東等12個部落。訪視行程雖匆忙,但感覺上這樣返鄉洗禮相當成功地在原民青年的心田上,注入了文化、身份與部落認同的一道活水。



主辦的東華大學民族學院為這次的活動定調,「從心認識、從心感動、從心創造」,作為課程的精神主軸,希望返鄉的學生從心出發。另外,也將「返鄉服務」更名為「返鄉服務與學習」,增加一個學習的面向,擺脫「學生服務」的限制與刻板印象。

過去學生返鄉活動,由於太強調「服務」的概念和性質,結果這些社會經驗與部落實務能力尚待磨練的學子,在短短兩三個禮拜的返鄉時間,一到部落反而處處是被服務的對象,甚至有的地方幹部認為,返服團隊只是麻煩團隊。

強調「返鄉學習」的課程,完全符合返鄉的目的與實際情況,這些返鄉的大專青年確實在「學習」的工夫上得到更多造就。



訪視的過程中,每一站都可以聽到學生感動地描述在部落的看見與心動,許多學員一邊分享,一邊感動得哽咽,甚至忍不住熱淚盈眶。他們都認為,在部落所學習和體驗的東西,是在家裡和學校都難以身歷其境、心歷其境的好課程。

有不少返鄉的學生是從小在都會地區長大的原民孩子,沒有部落生活經驗,也不認得幾個部落族人,有的學生說,「這兩三個禮拜,是我待在部落最長的時間」;也有的學生表示,「我不知道在這個部落裏,我還有那麼多的親人」;更有的孩子以感性的口吻指出,「我是第一次來到部落,以前部落只是我的美麗想像和遙遠夢境,這次參加返鄉活動,我才真正體認文化尋根的意義和價值」。



在部落長大的學生,雖然有一些部落生活經驗,但這些在父母親呵護有加的現代部落孩子,基本上物質生活豐裕,長期以來關注的是學校課業,假日休閒則是喜歡馳騁在網路世界,對部落故事、民情與脈動,同樣疏離陌生,藉著參加返鄉活動,他們同樣「從心也從新認識了自己的部落」。

有一位從小就在部落長大的孩子表示:「這次參加返服,自己終於有了原住民的名字,這個名字是部落長老給幫我取的,太高興了!」我好奇地問她:「妳的父母親沒有給妳原住民的名字嗎?」她疑惑地搖頭。我實在不解,為何當代原民父母還如此不願為自己的孩子取一個溫暖的族名?難道還要讓原民下一代繼續吶喊著:「我是誰?」

這些青年學子也試著探索部落發展的議題,有位學生看到部落孤苦的老人後表示:「原住民的部落老人為什麼無人照顧?」有的學生看到部落成了工程傾倒廢土的場所之後表示:「原住民部落為什可以這樣被對待?」許多基於社會經濟關係不平等現象而引發的「為什麼」,不斷被青年學子反思與討論。



訪視大專生的返鄉活動,我感受到原住民認同的小小火苗被燃起,參加的百餘位學生,透過火苗的光熱,接觸部落心跳,再次檢視自己的文化與身份位置。我深信再假以時日,他們將是守望原住民部落的一股新流。原住民學生,加油!

(中正大學兼任教授)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324,78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