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1/09/28
部落新聞眼:媒體不只是媒體
記者:林福岳
地點: 全臺 全部  
對於原住民擁有自主媒體,便可以透過傳播媒介達到重塑原住民形象、文化傳遞、形成公共論壇、凝聚原住民共識的這種見解,已經是當前社會對於原住民自主傳播的基本共識,也成為過去近30年原住民自主媒體發展的軌跡。從平面到廣播,再到原住民電視頻道的設置,都反映了原住民對於自主傳播媒介的認知和期待。

原住民擁有自主媒體,站在自我的位置上進行傳播,就象徵著主體意識的展現,自我傳播權利的肯認和實踐。原住民族面臨文化傳承的斷層與主體性的被漠視,要翻轉這種不公平的權力態勢,起碼在傳播媒體的這個面向上,要能針對殖民統治政權的運作機制,發動反支配的抵抗行為,並藉此重新建構屬於自我的文化認同。

而原住民漸漸體察到,當代傳播媒體的功能及運作的方法,並開始加以利用,其實是面對當代傳播機制不得不的選擇,但卻也漸漸地從中掌握了和主流媒體分庭抗禮的態勢和能力。

長期在主流的傳播環境中被掌權者詮釋、被主流視為他者,這些狀況使得原住民開始思考,是不是也必須要學會現代傳媒的那套操弄模式;非但如此,還必須要能夠開發出屬於自我觀點和價值觀的傳播內容,才能用來和主流媒體所生產出來的媒體內容還有龐大的組織,來進行意識形態框架的競爭。

如果我們僅僅是從功能的角度,來討論原住民必須要有自己的媒體,其實並不能解釋所謂現代媒體對於社會發展所具有的深層意義。一個社會所經歷所謂的「現代化」過程,到了20世紀後期,已經和媒體產生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因此第一代發展理論出現的時候,也曾經對現代傳播媒體所能發揮的功能寄予厚望。

雖然後來回顧時,認為單單透過媒體便可以促進傳統社會的現代化,是一場「美麗的誤會」,但是將傳播媒體不只是視為工具,同時也是整體社會機制的一部分,尤其會和文化中其他的部分連結並產生新的意義,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本來原住民想要自主使用和擁有媒體,是基於傳播媒體的功能和影響力;然而當原住民開始運作和掌握媒體的時候,媒體的所有者和工作者基於對自我族群的認同感,會透過媒體文本的製作和傳播過程,製作出具有自我族群觀念、社會體系、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概念的內容。

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原住民在追求屬於自我傳播環境這件事情上,用有自主媒體是最基本而且重要的一個環節。

原住民族的主體性因為長期殖民和高壓統治而備受壓抑,如果要翻轉長期因為殖民歷史所造成的邊緣和弱勢,就必須要多方尋覓各種可行的抗爭空間和互動場域。現代社會的傳播媒體,從理想的角度來說,應該要能夠具備公共領域的性質,可以成為原住民展現主體性,用以和主流社會辯證和互動的公共空間。

這是原住民的期待,也應該是一個走向多元社會,所有成員共同的期待才是。(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493,22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