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1/04/26
移動生命的力量 上
記者:呂和靜
地點: 全臺 全部  
多年前的一個晚上,一如以往,下班後前去陪伴在家裡附近原住民單親媽媽的孩子Ruby,擔任Ruby的課輔老師。

我們在晚餐後一起牽著手散步,迎面而來的是兩位菲律賓的移工,趁著倒垃圾的空檔,開心的用家鄉話聊天。他們經過後,Ruby悄悄地跟我說:「Nina,我聽得懂他們在說什麼喔!有些話跟我們阿美族的好像喔!」我好奇的回答:「真的啊!那你教我!」夏夜的微風吹拂著我們一大一小相視的笑容。

一年前在飛往泰國的飛機上,回憶起與Ruby一起走過一年的伴讀生活,同時,我也成為「移動的勞工」。因為在泰國美索當地的學校需要一位華語老師,透過在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的領隊介紹,我決定接下這份工作。

這份華語老師的工作算是兼職,每週的授課時數只有12小時,所以有較多的時間去移工學校擔任英語志工老師。在泰緬邊境美索,80%的人口由緬甸移工組成,他們都是非常廉價的勞動力,在田野,在工廠,在市集……但是相對於緬甸的政治因素與動亂的環境,在泰國美索的生活就算再沒保障,不斷增長的非法移工們還是選擇在美索工作。移工的孩子因為沒有身分,無法在泰國當地的學校就讀,移工學校應因而生。

我開始在穆斯林區域的農莊(FARM-HOUSE)移工小學服務,一半的學生來自學校周圍,多數孩子的父母親靠撿拾垃圾維生,另一半的學生來自半個小時車程遠的MAE-KU村莊,他們的父母是在農田裡幫忙的佃農。

第一次去農莊的路上,穿越喧囂的美索鎮後,一個轉彎就進入了一個你在街上通常會忽視的撿拾垃圾人們所居住的家。沒有水管也沒有電線,居民需要向水車買水,仍有微薄收入的居民會向「地頭蛇」偷接的電線牽線,每天只能溫飽的居民付不起電費,晚上就點起蠟燭,早早就寢。

推開學校的「自製鐵門」,還沒有走到由鐵皮茅草組成的教室,就能聽到孩子們的朗讀聲,在學校的旁邊是一間農場,偶爾在學校裡還會看見因尋覓食物誤闖的小馬兒。
(待續,華語教師)

更詳細資訊可上當地移工學校團體BMWEC(The Burmese Migrant Workers Education Committee):http://www.bmwec.org/;梅道診所與辛西雅醫師:http://maetaoclinic.org/。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263,90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