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1/04/26
勞動的邦查系列15:邦查漁技 徜徉阿拉伯海
記者:李宜霖
地點: 全臺 全部  
1980年代,邦查耆老(Pangcah)馬沙為了求生,與一群邦查族人前往遙遠的阿拉伯國度工作,忍受酷冷及炎熱的氣候變換,待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苦悶的勞動之餘,邦查族人在海裡找到生活的樂趣,運用世代傳承的捕魚方法,開拓彼端世界的海洋。

放假時,馬沙跟著幾位邦查族人前往海邊抓魚。阿拉伯海很平靜,沒有起伏的浪花,海裡什麼魚都有,又大又高貴,有石斑魚、大龍蝦等。邦查原住民幾乎都會下海,其他台灣人則不懂得抓魚的技巧。

高超的捕魚技巧

當地人釣魚,或用繩子綁著籠子,沉入水中,放上餌抓魚。邦查族人很熟悉水性,使用魚槍射魚。馬沙戴著蛙鏡跟呼吸管潛入水中,悄悄地跟在魚的後面,瞄準後扣板機。馬沙說,魚聽到聲音後,會轉頭看發生什麼事。當魚轉頭時,魚身擺動,剛好魚槍可以命中露出大面積的魚身。

等到天色一暗,馬沙帶著手電筒尋魚,馬沙說,白天必須要追趕魚,晚上才是最好的抓魚時機。魚群、龍蝦會在礁石旁睡覺,龍蝦的鬚從石板中凸出來,越大的龍蝦,鬚越長。手電筒一照,魚群都會發亮,邦查族人眼明手快地發射魚槍,在腰際掛滿漁獲。

馬沙把抓到的魚,綁在腰帶上,曾經有一次毒魚用尾巴的倒勾,瞬間一刺,使得馬沙的腳踝受傷,他馬上上岸把血擠出,毒刺帶有麻麻的痛楚。

還有一次馬沙在燈塔旁抓魚,突然被強勁的水流捲走,距離岸邊很遙遠,只看得見微弱的燈塔光芒。還好他發揮韌性,在黑夜裡慢慢地游回來,旁邊又有鯊魚流竄,非常驚險。

馬沙射完魚,穿刺魚的眼睛,綁在腰帶上。馬沙說,遇到鯊魚,千萬不要理牠,鯊魚因為胃不夠大,會比測食物的長度。人加上魚槍長度太長,鯊魚咬不下去。鯊魚最多只會吃腰帶上的魚,但只怕連繩子也拖著走。主要是人身上不能有傷口,有血就會被咬。

十幾個邦查族人在岸邊起火烤魚,渡過假日,吃不完的魚,再帶回去宿舍。邦查族人身懷與生俱來的捕魚技巧,就算在阿拉伯國度的海洋,也能敞佯其中。

1982年馬沙返國,原本公司還要在派他到印尼工作,但他決定好好陪伴家人,留在國內。馬沙改在南投水里負責裝配明湖抽蓄發電廠的機組,以前溪洲部落耆老萬福全曾負責開炸挖隧道,之後馬沙繼續完成機電工程。

完成艱鉅工程

明湖發電廠是亞洲地區第一座抽蓄發電廠,在深夜少用電時,自下池將存水抽至上池(日月潭),白天再由上池(日月潭)放水發電,再存儲於下池,不斷循環使用。

馬沙待在挖空的山洞裡,多人用幾十台電焊機施工,產生濃烈的臭煙,空氣非常不好。他負責裝設轉盤,可用水的沖力打轉發電。馬沙待了3年多,直到發電機組完成。

由於父母年紀大,馬沙重回花蓮馬太鞍部落幫忙做農,但土地狹小,加上農業沒落,無法繼續發展。待了1年後,他重回台北做木工。

只要有設計圖,馬沙什麼房子都會蓋,也蓋過廠房。他也養護、修復過北二高高速公路土城到基隆工務段。他站在高高的吊車上修補裂痕,也曾在基隆交流道間獅球嶺路段大業隧道施做標竿。他負責疏通過分隔島的排水,在車道間穿梭,把深埋榕樹下的泥土挖出來。

邦查族人營造無數巨大的公共工程,也打造台北都會城,對於台灣有著無與倫比的貢獻。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270,11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