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1/04/05
部落客報到: 寶桑亭的國際悲哀
記者:彭曉雯(部落工作者)
地點: 全臺 全部  
花東是台灣的後花園,台東縣政府的觀光大計也已經搞很久,不但在杉原灣蓋美麗灣飯店,近日還打算將寶桑亭拆除,重新籌建建國百年國際地標,未來更打算開發整個都蘭灣,期望能夠吸納更多的觀光人潮。

負責規劃設計建國百年國際地標的設計單位表示,國際地標是開發空間,也可以是大型活動的舞台,同時也民眾也可以從不同的高度與角度觀看海景。剛上任的台東縣副縣長張基義也強調,國際地標將是台東產生的第一顆珍珠,台東會因此慢慢的改觀。

筆者卻認為台東的第一顆珍珠,早已產生,而改變台東、吸引觀光遊客的不是這些大建設、大開發,而是都蘭紅糖文化藝術館、鐵道藝術村藝文聚落(包含鐵花村、誠品)、月光小棧、郡界42仨手作月桃東西、隆昌棉麻屋、披薩阿伯、馬利諾廚房等,散落各地、小而乾淨樸質的漫步區、手作文創小店、以及特色餐飲。

台東觀光要從東河鄉都蘭紅糖文化藝術館講起,這也是名符其實的台東第一顆珍珠。都蘭紅糖文化藝術館原為都蘭新東糖廠,糖廠於1991年停產,釋出部分空間,提供給藝術工作者創作及展演使用,文化藝術館還包括文創店好的擺、糖廠咖啡屋等。

由糖廠轉型為充滿藝文氣息的文化藝術館過程中,並沒有大動土木的將硬體設備重新整建、裝潢,反倒是刻意留下外推的木窗、學校淘汰的木桌椅等質樸的古味,原住民文創在這個充滿歷史感的場域裡被襯托得更加耀眼。

慢慢的,都蘭成為一個文化觀光的聚集地,不但吸引遊客駐足,也吸引外地人遷居。2003年,林正盛導演以都蘭月光小棧的日式復古建築為場景,拍攝電影《月光下,我記得》,如今月光小棧2樓仍舊保留當時拍片的空間布置,一樓則專為女性創作者提供展演空間的女妖藝廊及咖啡屋。

來自美國的前ICTR新聞網路總監David定居都蘭,並開設手工麵包以及義大利麵餐廳「馬利諾廚房」;知名紀錄片導演蔡政良由新竹遷居都蘭,任教於台東大學,並發起都蘭社區報《蘭報》;作家王家祥在都蘭經營「塔羅牌之屋」民宿。

接著2010年觀光局委託台灣好基金會執行「台灣國際光點計畫」,將台鐵廢棄宿舍的改建成鐵花村音樂聚落,鐵花村除了是台東音樂人創作交流的舞台,同時還有平日開業販賣台灣好貨的慢市集,以及週末才擺攤的假日市集。

台東在地文創的手作達人及友善耕作的小農,有了一個可以固定擺攤、小而美的假日市集。鐵花村去年7月試運到現在正式營運,短短不到半年已成為台東必遊景點。再加上縣府去年推動的台東觀光夜市,雖然在地特色的飲食文化尚未在夜市中呈現,但也算是為觀光加了一些分數。

台東印象開始轉變,觀光動線也由北邊的東河鄉沿著海岸公路台11線,拉進了南邊的台東市區內,由點狀形成一條觀光公路線。

觀光的曙光剛點亮,隨即,「觀光」就威脅著10多年來佇立在台東濱海公園內的寶桑亭。十多年前,台東海濱公園原本是座垃圾掩埋場,停用活化後成為一座面向太平洋的濱海公園。

寶桑亭是一個具有文化意涵,又饒富趣味的設計,取寶桑(paposogan)阿美語的土丘之意,搭配羅馬競技場意象的建築設計,使得寶桑亭成為國內知名攝影網站DCView的台東旅拍重點,以及許多旅人、婚紗留影之地。

如今縣府卻以老舊、要新建國際地標為由急欲拆除非常具有「民意基礎」的觀光設施,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也不禁讓人擔心,截至目前為止,大都以民間、地方自發性形成的台東觀光動線,會不會因為在縣府的大力介入後就砸鍋了?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518,81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