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自由時報    2011/02/18
褪色手紋圖騰 藏著好多故事
記者:侯千絹
地點: 全臺 全部  
現代盛行的刺青是流行象徵,流傳久遠的原住民手紋卻瀕臨失傳,排灣及魯凱族透過手紋訴說身份地位、家族傳說及歷史文化,耆老的手紋褪去,一如隨風而逝的社會分工與秩序,年輕一代花五年時間找回手紋圖騰,藉由「手藏紋話」扎記,捉住美麗手紋的最後一絲線索。

「那一雙老老的、皺皺的手,有歲月的痕跡,有文化的遺跡。還是個女孩的年紀,初經來潮曙光未現之際,忍痛鑲上美麗且尊貴的印記,象徵著身份階級的榮耀與勇氣…如今,vuvu老了,紋樣糊了,文化也要消失了嗎﹖」

來自泰武鄉佳興村的大頭目孫江萬花已經八十歲,十四歲那年,由部落耆老賦予屬於她的位階圖騰,六十六年下來,手上圖騰淡了,她心中遺憾卻更深。

她說,當年好不容易脫離日治時期,耆老們決定用手紋重振排灣文化,後又因為警察的制止,手紋保留不完整,無法讓美麗圖騰完整的訴說排灣故事。

五年前,部落大學講師邱霄鳳察覺手紋的珍貴,展開手紋探索之旅,她說,以前的女人不能隨意說話,此後,女人就把代表自己身份地位的圖騰紋在手中。從前紋手代表著階級制度,是實權的象徵,從紋手的人選、手上的圖騰以至於紋手的時機,都是部落的大事,需慎重討論。

邱霄鳳表示,通常十二到十四歲女孩要進行紋手,早年以橘子或柚子帶刺的樹枝為針,材料是取用鍋底的炭當底色,以針刺入肌膚,再用小米桿燒成灰後攙水搓手,藉以定色,等到傷口結痂,再覆以龍葵潤色消炎,紋手後一周不能碰水。

邱霄鳳調查發現,古老的佳興部落只剩十人擁有傳統手紋,且僅剩七種圖案,從太陽紋、人形紋到波浪紋,各代表社會制度、階級與架構,她與泰武國小教導主任查馬克握緊手上的筆,各自以文字和圖案,用墨水將珍貴的文化保留下來,記錄在「手藏紋話」扎記。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467,23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