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0/11/18
大玩實驗 校園科學課:蔡振明 讓原住民與牛頓相遇
記者:丁筱晶
地點: 全臺 全部  
一間由大櫥櫃三面環繞的小教室,卻為台東海端鄉的廣原國小帶來不一樣的視野,每個月老師還會帶迷你教具,到更偏遠的小學,帶孩子進行半天科學遊戲,創意科學館是花東的科學大推手。

台灣各縣市的市中心,幾乎都有一棟科學教育中心。然而,在台東推展科學教育的基地,卻遠在山之巔。

從台東市區,還要再開一個多小時的車翻山越嶺,才能到海端鄉廣原國小。這間僅有50幾名學生、八成為布農族原住民的迷你小學,擁有台東縣唯一一間「創意科學館」。

「創意科學館」是一間由大櫥櫃三面環繞的小教室。櫥櫃玻璃上貼了滿滿的科學圖片與解說:「水火箭」、「會飄浮的磁鐵」、「平衡鳥」。

迷你教具遠征偏鄉

自然科老師谷玉龍小心翼翼從櫥櫃裡,拿出一只模仿科工館教具、裡面套了手套的寶特瓶,示範大氣壓力的作用。他直說,「我們會把四處看到的教具『微型化』,這樣就可以帶去台東其他地區分享!」

每個月至少一次,廣原國小3個自願老師會帶著迷你教具,到花東更偏遠的小學,帶孩子們進行半天的科學遊戲。

台東歷年來舉辦過科學展覽的國小不少,但有老師帶著教具四處從事科學遊戲教學,卻少之又少。在這種經費、師資、設備皆不足的偏鄉山區,「創意科學館」的成立,遠比在台北市成立6層樓的科學教育館更有意義。

把「創意科學館」從無到有打造出來的這位幕後推手叫做蔡振明。坐在他位於初鹿的山間別墅、也是「創意科學館」初鹿分部裡,蔡振明轉頭指著兩旁的矮櫃,放的全是他蒐集10幾年,多達4、5百件的科學教具,「就是要用有趣的教具,讓孩子一方面學得更快樂,也學到更多東西。」

10多年前,45歲的蔡振明第一次執教鞭就發現,很多孩子對課本內容興致缺缺。他認為課程中許多實驗就像食譜,學生還沒做,就已經知道答案了,無法創造學生的創造力。

「我的理想是,不但要學的人很快樂,教的人也要很快樂。我稱這個叫『雙高峰經驗』」他說。

蔡振明決心要讓孩子覺得科學「好玩」、進一步學習,十幾年來跑遍國內外各種有關科學教育的研習會,不僅自己出旅費,還四處蒐集各種教具。他也和廣原國小的老師,一起申請國科會、教育部等科學教育專案計劃。

廣原國小的「創意科學館」,就是這樣用30萬經費成立的。利用計劃的經費,他們仿製、蒐集了數十種的教具。

教具決定成敗

把科學原理用教具呈現,不僅吸睛,也激發出觀賞者的求知慾。

蔡振明拎起一圈塑膠環,上面串了一段彈簧圈。輕輕一撥彈簧圈,接著快速地連續拉動塑膠環,你就會看到一個奇蹟:彈簧圈沒有停,反而持續以高速不停轉動。「這就可以解釋作工、質量乘以位移的概念。」他說。

這是他在德國自費買回來的教具,「要把科學教得有趣,教具很重要。今天用文字講新能源,連大人都能睡著。但發射氫火箭,你一定有印象。」  

也因為不斷在台東推廣科學教育,已經退休的蔡振明的生活一點都不悠閒。

11月剛申請核准,為期3年教育部能源教育計劃,預計明年,蔡振明與幾位合作老師就有1百場在台東各偏鄉學校的課程。忙碌的時候,一個禮拜上12堂課是常見的事,每堂課又需要兩倍的時間備課、研發教具。

此外,「創意科學館」還不時舉辦教師研習,讓更多老師一起推廣科學教育。他們邀請外縣市老師示範教學,平均一年至少兩三次。每次開放30多位老師名額,兩、三天內就額滿,還有台中的老師特別前來。

4年下來,「創意科學館」的硬體、軟體設備逐漸齊備,已變成孩子們自然課的一環。

廣原國小不僅會把科學遊戲獨立出來,在每週各年級的彈性課程中進行,也會在暑假和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日舉辦科學營。

朋友常常調侃蔡振明,他的鐘點費還不夠付旅費,但他每年仍持續不斷參加研習會,把國內外教具帶回台東分享。

「沒有一個人可以教你全部, 你必須吸收全世界的東西。」他的語氣中沒有一絲遲疑。

透過這群老師的努力,科學教育的種子正在原住民部落間滋養茁壯。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481,52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