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0/08/06
南橫利稻橋逢雨斷 布農嘆生計苦
記者:Saljeljeng/夏曼 利達森
地點: 全臺 全部  
台東南橫公路台20線182公里處的利稻橋,是利稻布農族人對外唯一的聯絡道路,九成以種植高冷蔬菜為主的村民,都仰賴運輸農作物維持生計。不過去年莫拉克風災過後,利稻橋遭到沖毀,雖然一度用涵管搭建便橋,仍不敵大雨侵害
,目前關山工務段改用鋼便橋,強調承受力較大
,不過水量達一定標準就得封閉,災後至今,路不通族人下山就醫或運輸蔬果就必須仰賴流籠,雖然關山工務段規劃新的利稻橋,不過卻預計在施工一年半後才完工,蔬果無法運送影響生計,族人苦不堪言。
渾濁的水流,加高的紅色鋼骨便橋,高聳的土石潛藏著崩落的危機,南橫公路峽谷中,這座利稻便橋,是利稻通往平地的唯一道路,也是以運輸高冷蔬菜為主的布農族人,生計的命脈,去年莫拉克風災過後,卻是逢雨必坍。
2009年8月11號,空拍畫面呈現的南橫公路,碧山隧道前,這條182公里處,與溪底相距22公尺高的利稻橋,已被大量土石覆蓋,完全看不見道路。照片中向陽、埡口路段更是滿目瘡痍。100多位利稻村民,受困山中。道路中斷第11天,涵管便橋勉強恢復通車,不過在9月28號,便道不禁豪雨沖刷,197公里只剩旁邊的水溝可以行走,險象環生。為了運送番茄,族人步行運輸。30號鄉公所,租借架設可載運1噸的流籠,但大量番茄卻等不及流籠運輸紛紛爛掉,農民心血付諸流水。
面對心血泡湯,族人悲觀。而風災一年來,南橫公路依舊是柔腸寸斷。全長209公里貫串海端、初來、新武、霧鹿、利稻,銜接高雄甲仙的南橫公路台20線東部路段,共有29個災害點,平均每7公里就有一處。利稻以北16個災害點,至今還未修復完成,從向陽到埡口封閉無法通行,利稻以南13個災害點已修復。另外,利稻以北,因為道路受損嚴重,關山工務段目前將重建火力全注入有族人居住的利稻以南。尤其是利稻便橋,改用長36公尺,寬5尺的鋼骨結構的橋樑,加高與河道距離。不過水量高達到一定雨量,還是必須封橋,改用流籠接送。
災後一年,來到海拔1068公尺的利稻村,又進入農忙時期,貨車在部落內來回搬運蔬果,各家蔬果,大人小孩集結在各家,分工挑選採收好的番茄、甜椒,分類裝箱,不過倘若遭受道路中斷,利稻、霧鹿約300族人,只有天龍步道與流籠唯二選項。而鄉公所花費近2000萬,疏浚三條溪流,不過因為砂石無法運輸出去,只能作為堤防加高的作用,碰到大雨又面臨停工,工程至今還在進行。
面對利稻便橋旁,危機四伏的土石,關山工務段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可行性評估後,在7月1號進行地質探查,花費1.5億的經費,與峽谷距離拉遠,重新規劃新橋路線,計畫在汛期結束後,12月底開始動工,預計一年半後完成新橋。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913,89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