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中時電子報    2010/08/01
「台灣只有海鮮文化 沒有海洋文化」 觀賞魚成珍饈 生態界搶救獅子魚
記者:【朱立群/台北報導】
地點: 全臺 全部  
美食界最近默默醞釀一股新勢力!海洋學者與生態工作者最近發現 ,鰭刺有毒的觀賞魚「獅子魚」,近來已成潛水玩家與海產店顧客口 中讚不絕口的美食,饕家給牠的評語是:肉質細嫩、入口散發甜味, 簡直比紅蟳還好吃。生態學者感嘆「台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 化!」
  生態工作者發現,半年前每次下水可見獅子魚成群的三、五隻,但 最近潛水變成偶爾只看到零星一、兩隻。雖然沒有正式調查,但明顯 可以感到獅子魚數量減少。因此為了保護這群貴客,他們正與學界合 作推動把獅子魚納入《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育魚種。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最早發現係去 年底開始陸續有人食用獅子魚。鄭明修表示,獅子魚色彩鮮豔但鰭刺 有毒,因此以前只被當作觀賞魚飼養,但可能是因為之前國際新聞報 導獅子魚被廚師料理成美食,國內饕客才忽然驚覺此魚可吃,而且非 常好吃。
  在網路上搜尋「獅子魚料理」,可發現少數幾個推薦獅子魚美味的 部落格,相關的文章都會提醒烹煮前務必把所有鰭刺切除,經過烹調 ,鮮味、美味不輸石斑魚,甚至還有黃魚或紅蟳的味道。
  鄭明修表示,獅子魚是肉食性魚類,喜歡在珊瑚礁附近悠游、覓食 ,以高齡、體弱多病的小魚為主食,墾丁、綠島、東北角海底都有牠 們的身影。綠島生態工作者蔡新洋表示,獅子魚很「笨」,在珊瑚礁 附近慢慢游,看到人類也不知閃躲,很容易就被漁民用漁槍或漁網捕 獲。
  綠島一家小型海鮮餐廳店員陳小姐透過電話向記者透露,觀光客比 較不知道獅子魚可食,因此鮮少有人指明要吃。但只要預先訂購,店 家會向熟識的漁民打聽「有沒有貨」,但畢竟不是每次下水都會看到 ,因此吃到與否全憑運氣。
  國人食用獅子魚,讓漁業署漁業設施及養殖組副組長黃有義大感訝 異,「那是觀賞魚,不可能拿來吃吧?」北市南海水族館業者則說, 獅子魚是海水觀賞魚,夏天較受民眾歡迎,但貨源並不穩定,每尾價 格數百元不等。
  蔡新洋表示,獅子魚並非保育類類生動物,因此捕撈、食用都不違 法,但真是擔心被過度捕撈、破壞海洋生態平衡。鄭明修則說,「台 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他將聯合海洋學界推動把獅子魚 列為《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育類魚類。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141,16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