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0/07/29
1994修憲運動 〞原住民〞入憲
記者:Abas/巴浩
地點: 全臺 全部  
八月一日是原住民族紀念日,各地的紀念慶祝活動紛紛展開,但是卻有很多年輕人其實不知道,原住民日的由來。

自從2005年之後,每年8月1日前後,各地區都會舉辦各式各樣活動,為的是要慶祝台灣原住民族紀念日,但是卻有許多民眾不知道,8月1日原住民族日的由來。

1980年代,一群原住民年輕人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稱呼台灣的原住民族為「山地同胞」,堅持要自稱自己是台灣原來的住民,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是促成台灣原住民族正名的重要推手。

1984年12月29日在戒嚴時期,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正式成立,這是台灣史中第一個以「原住民」來稱呼自己的團體。後來許多人把這個組織稱為原權會,它也成為推動正名運動的主要推手。

在原權會正式成立之前,一份組織章程草案手稿中,清楚看見在當時會員與幹部還曾經考慮以高山族自稱。不過為了確立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正當性,在經過激烈的辯論之後,最後決定捨棄高山族,採用原住民族。

台灣的原住民族在明清時期被視為化外之民,稱為「蕃」。日治時期被稱為蕃人或高砂族,國民政府稱台灣原住民族為山胞,還逕自區分為平地山胞與山地山胞。不論是哪一個殖民政府,都是以殖民者的角度任意給原住民一個名字,這是一貫貶低原住民族的手段。為了終結這樣的命運,1991年,台灣的原住民族正名運動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不但行動更激烈,運動的路線出現了策略性的改變,原權會要憲法承認原住民族的地位,原運的隊伍前進到了陽明山國民大會。

1991年原權會派代表前往陽明山國大臨時會的會場並遞交陳情書,要求國民大會以「台灣原住民族」取代國民黨版憲法裡的「山地山胞」和「平地山胞」,當時的國民黨冷處理,只說原權會的建議事項會送請政府研究,1992年,在獨大的國民黨中常會中斷然決定,將「山胞」改為「早住民」或「先住民」再度激怒了爭取正名的原運團體。在1992年5月21日,由原權會領軍再度前進中山樓請願,發起成立原住民憲法條款。其中要求將憲法增修條文中「國家對於自由地區山胞之地位及政治參與,應予保障,…。」的山胞兩個字改為原住民,不過5月26日表決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

旁聽的原住民大專生痛苦地目睹表決結果,在這一年,國大臨時會由於擔心把原住民稱為原住民,會有原住民就是這塊土地主人的暗示,擔心造成國內分裂,一口氣把土地要回來,因此還是通過了所謂的「山胞」條款,當時擔任國大代表的阿美族林正二,掩面哭泣;
灣族的高正治,一度穿著排灣族服上台發言,呼籲國代正視原住民稱謂,不過在一黨獨大的年代,國民黨籍的原住民國大代表無能為力。第二次憲法運動,還是失敗了。

1994年4月10日前總統李登輝藉由行政院文建會在屏東舉辦的「原住民文化會議」,首次以國家元首的身分採用「原住民」,取代官方沿用將近50年的「山胞」稱呼。同年7月28日國民大會以一票之差表決通過「山胞」正名「原住民」,八月一號,由總統公布正式生效,確立原住民族在憲法中的地位,2005年,行政院將八月一日這一天,定為原住民族紀念日,紀念16年前修憲將山胞改為原住民,原住民族終於擺脫污名,依自己的意願,稱呼自己為「原住民」。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445,18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