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0/07/28
馬庫達愛族人 用力傳承文化
記者:記者李宜霖花蓮報導
地點: 全臺 全部  
馬庫達愛(Makutaay)部落位於花蓮縣豐濱鄉,鄰近花蓮秀姑巒溪出海口,這裡保有阿美族(Pangcah)傳統文化。部落婦女舒米如妮選擇留在部落,創立「升火工作室」承襲傳統。

舒米是從零開始。她在石梯港,蓋了一個沒水沒電的小木屋,之後成立工作室,發展手工藝。她說,很多年輕人不了解什麼是創造,年輕人想要回來,但不知道在部落如何生存,而且農田命脈都不見了,回來也無法工作。她認為要瞭解部落有什麼、能夠做什麼很重要,還有人力,這才是地方產業的開始。

舒米覺得,冒險回來部落,是很值得的事。她運用傳統植物創作手工藝,她首創用一粒檳榔就做成的創意娃娃,但手工的部分比較無法量產。她也運用山坡採的傳統植物,原本用途是做酒釀的主要香料,她發揮巧思作成飲品,也可當盆栽。

祭典的傳承
今年7月底盛大的馬庫達愛部落豐年祭,在雄偉宏亮的歌舞聲中展開。舒米跟一群婦女坐在舞圈外圍,凝視著小孩的舞步。她說現在很多父母都叮嚀年輕人豐年祭就是要回來,雖然年輕人不知道回來要做什麼。

舒米認為豐年祭的舞步沒有什麼變化,但歌的聲音及節奏有些不同。父母會告訴孩子要挺胸,要聽長老的話,不要反抗。舒米說阿美族從老到幼分成好幾個年齡階層,每個年齡階層會到各家輪流吃飯,兒子會帶整個階層年輕人來,女性要幫忙煮飯,準備豐盛的食物招待。

舒米說,豐年祭是男性階級的場合,但情人之夜(Pakayat)是母系社會的開始。以前母親會看適合娶回來的男生是否是勇士,如果你沒有成為部落的勇士,就很難受人尊敬。母親會將女兒拉到男生身邊牽手跳舞,公開表示這個男生是家裡的一分子,女兒可能會躲起來,領導青年組織的青年之父就會把女兒抓過來,一旦公開之後,就不容許有太多紛爭,其他年輕人就不會來爭取。

舒米認為,部落傳統教育的承襲非常重要,她觀察到因為很多父母都在北部工作,都市部落的孩子沒有機會唱歌,學習歌的時間就拉長,但住在部落的人平常婚喪喜慶及一些聚會,大家會歌舞,接受的是自然、直接的傳承。現在她們下一代的母語,小孩子一半會講,一半不會講。她說要如何讓小孩接受傳統知識,要從家庭開始,要常回到部落學習,要找機會積極碰觸文化。

舒米說,以前那個時代,部落間通婚比例很高,部落一半以上跟漢人同婚,部落間通婚算是很難得、可喜的。她說現在女性嫁到外面比例很高,男性娶外地女性比例也很高,男性通常豐年祭會回來,女性則要詢問丈夫家庭同意才能回來,但很多女性還是會說服夫家回來。

土地是母親
部落經濟、教育、文化傳承議題,都圍繞在舒米的腦海中,但她覺得更大的隱憂是土地流失。馬庫達愛(Makutaay)部落鄰近海岸,可用的土地非常有限、狹窄,石梯坪原本是傳統耕作地,是部落的命脈,過去種植玉米、芋頭、花生、苧麻等,是養育生命的土地,供給食物來源及生活用品。舒米說:「我們極力想要回來,已經超過20年了。」

民國60年,政府將石梯坪592、823地號土地編列為公有地,政府告訴部落族人沒有使用土地的話,必須要承租這塊土地,繳交地稅,於是部落族人向花蓮縣政府承租。之後有一位族人向國有財產局申請登錄,回函說因為經費短縮,無法受理。

民國78年花蓮縣政府公告,部落可以劃編為保留地。但是民國82年國有財產局將土地無償撥給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民國85年到87年,部落到各機關陳情。民國86年鄉公所告訴族人過去申請資料遺失,鄉公所回函表示這個土地由東管處管理,不能劃為保留地。

舒米表示,政府在宣佈原住民保留地增劃編的時候都有登記,鄉公所稱由於行政疏忽,公務人員在颱風天騎車,整個資料飛走。她說這件事原民會、立法委員一點魄力都沒有,她們未來會繼續抗爭,因為她是女生,沒有身分發號施令,希望港口的孩子能主動關心,長老能跟孩子講述這件事的嚴重性。「土地是部落的生命,沒有土地,也就沒有豐年祭,族人還能剩下什麼?」
新聞網址:http://www.lihpao.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445,63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