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中時電子報    2010/07/25
《玩藝舖》顏水龍《台灣工藝》
記者:【李志銘】
地點: 全臺 全部  
1952年漢文《台灣工藝》(FORMOSA INDUSTRIAL ART)一書出版, 是謂台灣第一本調查討論本土工藝歷史與未來發展的專業著作,封面 設計由顏水龍繪製的木刻裝飾圖紋顯得質樸粗獷,不禁令人聯想到「 水龍仙」年輕時最愛的達悟族傳統木雕作品那般規則而細膩。
  追溯日治初期,因彼時殖民政權在台尚未鞏固,為了統治需求併掌 控山地資源,除透過軍事武力進行「理蕃」鎮壓征討外,真正以「殖 民之眼」大規模侵入高山領域並將島內「化外民族」納入帝國版圖者 ,主要來自日本內地的人類學家。他們往往抱持著如宗教家般的冒險 犯難精神,同時兼具提供殖民統治基礎與學術研究的雙重性格。
  其中,之於昔日舊屬紅頭嶼(今稱「蘭嶼」),此一孤懸於蔚藍汪 洋的彈丸小島,海角天涯與世無爭,屢屢讓人喚起尋訪世外桃源的歷 史妄想。
  自1895年起,日本政府即把轄下紅頭嶼一地列為民族學研究區,少 有觀光客與研究人員可以到島上旅行,就像一座「閒人勿進」的人類 學博物館而保存了既多且豐富的傳統文化。同時,數百年來世代長居 島上的達悟族主要以打漁為生並無出草獵人頭的習俗,也使得早期對 原住民文化有所憧憬卻不得不深入險境的民俗人類學者與藝術家們減 少了幾分擔憂。
  當時,無論去離島或至深山,都必須取得「出港證」或「入山證」 。
  〉〉從蘭嶼開始,考察本土工藝
  作為台灣原住民族當中唯一擁有冶金工藝技術者,達悟族人質樸單 純的風土民俗深深吸引著當年甫自法國學成返台的青年畫家顏水龍, 於是帶著忐忑憧憬之心在1935年5月中旬首度登上了蘭嶼。經歷一個 多月的踏查後,眼見其傳統衣飾、建築、日常用品、陶器與工藝品, 色彩豐富且鮮明,雖拙稚而無邪氣,顏水龍一再深表讚嘆,認為具有 相當高的藝術價值與裝飾效果。
  待歸返台灣後,顏水龍於1937年上書總督府殖產局建議在台設立類 似德國包浩斯的工藝美術學校,惟日人最後並未答應顏水龍的要求, 但允諾撥給他一筆經費與火車免費乘車卡,並且初聘顏水龍為顧問, 委託他考察全島民間工藝美術現況。
  根據研究考察結果,顏水龍先以日文撰成初稿,並於戰後1952年譯 成漢文《台灣工藝》(FORMOSA INDUSTRIAL ART)一書出版,是謂台 灣第一本調查討論本土工藝歷史與未來發展的專業著作,封面設計由 顏水龍繪製的木刻裝飾圖紋顯得質樸粗獷,不禁令人聯想到「水龍仙 」年輕時最愛的達悟族傳統木雕作品那般規則而細膩。
  〉〉六十年前的文創產業遠見
  在《台灣工藝》序文中,作者顏水龍明白指出:「為宣揚台灣文化 於海內外,或為解決失業問題,而作為突破當前經濟難關的策略,政 府應從速計劃台灣工藝產業的復興」。此段話語雖出自半世紀以前仍 屬戒嚴的遙遠年頭,但是對照於今日台灣政府同樣為了提振經濟與宣 揚文化而高調疾呼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的當下,竟也有種恍若似曾 相似時空錯亂之感。
  難以遺忘過去在那封閉的時代,人們站在島嶼上眺望另一被隔離的 孤島,伴隨著擴散開來的自我放逐意識,所謂「家鄉感」、「時間感 」多少變得不太真實。於是只得選擇一種方式來體會﹕遠離,或者接 近。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8,444,349 次